第一章 惊波一起三山动 第五十一节(2/2)
“限制丝路损害了门阀富豪和商贾的利益这我知道这也是大周朝堂陷入危机的起源。”断箭问道“但你说限制丝路会阻碍佛法弘传这有什么道理?”
“佛法在中土得以昌盛靠什么?”淳于盛问道“靠敲钟念经吗?靠讲经释义吗?如果你没有吃的马上就要饿死了你还信佛吗?当年六镇边民有多少人不信佛?既然他们信佛相信因果报应生死由命为什么几十万人还要举旗起事?”
断箭疑惑不解他自小在寺庙长大只看到善男信女们念经礼佛还真的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念经礼佛。
“佛法要想得以弘传先要让人们相信佛的法力。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他们希望佛能施展自己的法力给他们吃的喝的给他们衣服穿给他们草屋住让他们能活下去然后他们就会相信佛相信自己的虔诚能感动佛能让佛赐予他们生存所需的一切。”淳于盛说道“所以佛法在中土得以昌盛靠的是钱财。”
“自晋(东晋)以来大江南北推崇佛教并设置了完善的僧官制度寺庙也拥有自己的土地耕种这些土地的有佛图户有逃避役调而出家的下层沙门拓跋大魏时还增加了僧祐户的收入。每年朝廷为了弘传佛法都要给寺庙调拨一定的钱财皇帝和门阀权贵、商贾富豪还会捐资修建寺庙和佛像。各级僧官和寺庙有了土地、钱帛和粮食弘传佛法的时候腰杆子就很硬了因为不管你信不信佛最起码佛可以让你活下去这就够了。”
“既然佛门有利可图僧尼也就鱼龙混杂滥竽充数之辈更是比比皆是尤其很多僧官本是穷苦出身因为天赋原因精通佛法经义得以上位获得权势随即也就忘了本原变成穿成僧衣的佛门权贵了。这些人和当朝权贵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对权势财富的追求。寺庙的财富越多僧官的实力也就越强弘传佛法的力度也就越大信徒多了香火旺了反过来又增加了寺庙和僧官的实力。”
“寺庙的土地是有限的给寺庙种土地的人也是有限的放子钱(高利贷)又不敢太明目张胆所以要想让财富增加的更快最好的办法就是营商。寺庙种地不要上缴田租沙门也不用征服徭役营商当然也不用上缴市税和关税了因此只赚不赔。”
“你知道大周有多少寺庙多少沙门多少道士吗?”淳于盛问道。断箭摇摇头。
“据你哥哥说大周有大小寺庙一万多座沙门、道士一百多万口十个大周人中就有一个是沙门这还不包括为逃避役调而托庇于寺庙的荫户由此可以想象宇文护的丝路政策对佛道两教财富收入的打击有多大尤其是佛教损失更是惊人。”淳于盛笑着摇摇头“你现在知道大周朝堂危机有多么严重了吧?”
断箭急促地喘了一口气。过去自己听梁山公埋怨说限制丝路是本末倒置具体原因也不清楚今天听了淳于盛一番话顿时茅塞顿开。
“晋公也是佛门信徒。”断箭叹道“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了和佛门争利?”
“当然大周的财赋有限佛教僧众拥有大量的土地、人口和财富他们不但不用上缴役调还从朝廷国库里拿钱一来一往大周财赋要损失多少?当年大魏太武帝拓跋焘为什么要灭佛?主要原因也是如此。朝廷财赋入不敷出只好举起大刀洗劫佛门了。”
断箭想了一会儿大约理解梁山公为什么那么痛恨宇文护也知道宇文护为什么要杀他了。他叹了口气无奈说道:“太武帝这个办法或许是解决大周危机的唯一办法。”
淳于盛略感吃惊“你也这么想?”
“我哥哥也这么想吗?”
“不止是你哥哥还有宇文护。”淳于盛说道“早在四年前大周国主宇文邕就在大德殿召集百官、道士和沙门议论佛道教义了。宇文邕这个国主百事不问他当然不会想到要用洗劫佛道两教的办法增加朝廷财赋增强国力所以这肯定是宇文护的主意。宇文护想让宇文邕以辨议佛道教义的名义挑佛道两教的矛盾从而试探和寻找禁止佛道两教的有效办法。这四年来你们大周国主只做一件事那就是隔三岔五召集儒道佛三教高人坐在一起吵嘴。三教互相攻击互相揭老底矛盾越来越深揭露出的罪责也越来越多禁绝佛道的时机也正在逐渐成熟。”
“那宇文护限制丝路也是出于同样的目的?”断箭急忙问道。
“对正是激怒佛道两教逼迫佛道两教利用自己的权势和朝堂权贵内外联手挑起危机继而乘机诛杀异己禁绝佛道。”
断箭惊骇不已。怪不得淳于盛说哥哥在玩火**这的确太危险了此事稍有不慎就是和整个大周为敌和天下沙门为敌其下场可想而知。
“大齐局势的变化迫使宇文护要加快禁绝佛道的步伐但禁绝佛道的后果难以预测因此宇文护需要分裂突厥汗国但又不希望突厥汗国立即分裂他需要西突厥的军队西征波斯以减轻边境威胁需要东突厥军队陈兵长城需要江左大陈的军队陈兵长江以便从南北方向牵制大齐给自己禁绝佛道稳定国内局势赢取足够的时间。”
“但现在漠北的铁勒人也加入了这场叛乱即使西突厥还能保持稳定但东突厥十有**要分裂如此一来室点密还如何敢率军西征?”
“你要知道以突厥汗国现在的实力如果没有漠北铁勒人的加入柔然人和蒲类海的铁勒人根本不敢举兵叛乱。”淳于盛冷笑道“大家都是聪明人这里没有笨蛋。为了让漠北铁勒人加入叛乱必须请大齐出面因为大齐和摄图的关系非常亲密而摄图是东部大设只有他才能说服漠北的铁勒人出兵起事。于是大周的临贞公杨敷以宇文护特使的身份和斛律光、段韶、高长恭等人在邺城秘密会谈。”
“你说什么?”断箭目瞪口呆驻马停下“淳于公你刚才说什么?杨敷?他还活着?他是宇文护的秘密特使?”
“我说了大周佛道两教和朝堂上的权贵联系密切此事稍有泄漏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宇文护只能采用这种办法让杨敷兵败定阳以俘虏的身份做掩护到邺城会谈。”淳于盛看了他一眼“现在你明白了?你也是一样。大漠上的事由李丹全盘负责李丹向断氏白马堂求助因为他必须找到一个人做为自己的替身这关系到整个计策的成败。白马堂告诉了他一个惊喜的消息他有个孪生兄弟长得一模一样的孪生兄弟于是你以流犯的身份被送到了敦煌。”
断箭张嘴想问淳于盛立即摇手阻止了他“这件事所有人都不知道我也是在离开楼兰海的时候才知道。你和李丹为什么从小就分开这个秘密将来你只能去问老夫人或者去问白马堂的老主公。”
断箭觉得淳于盛好象知道什么但他既然不说自己也不好追问。现在问题很明显淳于盛既然知道这么多事而且很详细显然他和李丹是这件事的主要策划者。自己离开楼兰海的时候李丹说过淳于公叫自己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要有疑问。现在他叫自己去说服铁勒人出击那自己就尽力去说服好了。
“我怎么说服他们?”断箭问道“告诉他们摄图的秘密吗?”
“对他们相信你的话。”淳于盛笑道“摄图和处罗侯正在日夜兼程返回突厥牙帐而燕都和佗钵要想摆平摄图就要依靠室点密的军队就要听从室点密的安排。”
“事情就这么简单?”断箭难以置信。
“你以为事情很复杂吗?”淳于盛笑道“燕都早就想找个借口灭了蒲类海的铁勒人免得他们从丝路北道攫取利益这次可是个机会我想他不愿错过他肯定会上当。”
断箭沉吟不语觉得这里有问题。燕都是上当了被拖在了天山但摄图却走了那东部突厥将来是个什么局面?摄图利用这个机会和燕都平分东部突厥?那铁勒人和柔然人将从中得到什么?自掘坟墓?
=
=
=
(以下不计字数)
注释:
南北朝寺院和寺院经济:
僧祐户、佛图户:平齐户及诸民有能岁输谷六十斛入僧曹者即为僧祐户粟为僧祐粟至于俭岁赈给饥民。又请民犯重罪及官奴以为佛图户以供诸寺扫洒岁兼营田输粟。
按规定僧祐户每年上缴的6o斛僧祐粟是缴与州郡僧曹(僧官机构)待灾荒时赈救饥民。但主管僧祐粟的僧官却以之为高利贷的资本借以盘剥农民。有的利息甚至过了本值。
各州郡僧祐粟的积蓄是很多的。孝庄帝时因国家仓储空虚便令卖官爵。卖僧官的标准是:输粟四千石入京仓者授本州统若无本州者授大州都;若不入京仓入处州郡仓者三千石;畿郡都统依州格;若输五百石入京仓者授本郡维那其无本郡者授以外郡;粟入外州郡仓七百石者京仓三百石者授县维那。这些买僧官之粟当即僧祐粟。
佛图户又称寺户是隶属于寺院的罪犯和官奴。他们也有自己的家室除为寺院洒扫外还要耕种田地向寺院输粟。这些佛图户可以说是寺院的农奴。而在寺院内部还剃度了一些奴婢和婢子这些人表面上虽也是僧尼实为寺院的奴隶。
此外还有相当部分避役调的农民到寺院出家为僧尼朝廷虽有限制但起不了多大作用。大批农民避调役入寺这对国家当然不利却为寺院提供了更多的劳动力更多的剥削对象。
从上所述可以看出寺院有如世俗地主庄园上层僧尼即是寺院地主。当然寺院经济是佛教存在和展的经济基础。北朝佛教达的原因之一就是有雄厚的经济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