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明医 > 第一百五十五章 谁被忽悠了?(第二更送到!)

第一百五十五章 谁被忽悠了?(第二更送到!)(2/2)

目录
好书推荐: 回到秦朝当皇子 血火明末 大海盗1895 问道仙神 无限之太上无心 双面偶像 重生鸿蒙之道 仙嫁 炼仙壶 俘获美人心

说完了房子,赵越就不免关心起徐渭在京城这几天的行程安排。特别是他说是要拜师会友,据赵越所知徐渭一直是居住在南方,这老师同学也都是浙江当地人,如何乡试之后,跑来京城会友。

听到赵越疑huo,徐渭也不禁哈哈大笑,为他解huo起来。

原来这古代学堂可不分什么高低年级,学问深浅都要靠自己,正所谓是师傅领进门修行看个人。每到科举考试的时候,自觉功夫到了,就会参加当年的科考,幸运的一举中的,一场场考下来,自然就不可能留在家乡。而在中进士之前,大家都不免要在国子监里“深造”,就这样徐渭很多的昔日同窗,就来了京城。也包括他曾经的老师,如今也在京中当官,或者是在国子监,或者是进翰林。

“说起来前些时日接到昔日好友的一封信,说是要在京中举办一场聚会。到时候会邀请全天下有名的才子出席,可谓是一场盛会。兄长知道,小弟是一个耐不住寂寞的人,乡试一结束,回家也是无聊,还不如进京长长见识,看看这天下才子究竟如何。也好日后大比之年,有个比较。”

徐渭在赵越面前无所避忌的说道:“当然,这所谓聚会,无非就是彼此jiao际联络而已。某些人也是为了行卷……”

“行卷?”赵越觉得这个词儿比较耳熟,可是又不明所以,于是疑huo的问道:“这是什么意思?”

徐渭没想到赵越竟然会不知道什么是行卷,不过一想到那些传闻,说是赵越海外归来,或许对这朝廷科举不了解也说不定。于是也就释然了。

“兄长,所谓的行卷其实早在唐代时就有了,当时的科举中礼部试是不糊名,而糊名的用于考中后在吏部的释褐试。因此,知贡举等主试官员除详阅试卷外,都有权参考举子平日的作品和才誉决定去取。当时,在朝堂之上或者是文坛上有地位的人及与主试官关系特别密切者,皆可推荐人才,参与决定名单名次,谓之‘通榜’。因而应试举人为增加及第的可能和争取名次,多将自己平日诗文加以整理,写成卷轴,在考试前送呈有地位者,以求推荐,此后形成风尚,即称为‘行卷’。”

徐渭说到这里脸上就下意识的浮现出几分不屑,笑道:“说白了,无非是怕考试时挥不好而已。到了如今,这科考场上全都是糊名应试,不过名字看不到,这笔迹还能够分辨一二的。故而,这行卷之风也屡禁不止。”

赵越听明白了,其实这所谓的行卷,其实就是一种打人情牌或者是行贿受贿的手段而已。只不过读书人比较含蓄,冠以一个堂而皇之的名字罢了。

当即赵越就不免开玩笑道:“那么以贤弟的脾气,恐怕用不到这个行卷吧。”

徐渭闻听此言却也不禁老脸一红,当然他没做什么行贿之举,不过行卷这个事情暂时还轮不到他。毕竟他乡试都是磕磕绊绊,就算是想行卷,也要有这个参加进士考的机会才行。

不过这一次徐渭只是脸红,却没有把赵越的话往心里去。毕竟他也已经知道了自己的缺点,心中顿悟,心里面更是决定等这一次京城之行结束就返回家乡,好好的闭门读书,改善自己的文风思路,避免重蹈覆辙。

因此徐渭就说道:“兄长玩笑话了,行卷之事咱们就别提了。反正小弟我现在就算是想学着他们走走门路,恐怕也找不到正门。与其hua心思在这些腌臜事情上面,还不如好好的回去读书长学问才是正理。不过小弟想到,过几天京城中就会有一场文会,到时候京城中的不少才子俊杰都会出席,不知道兄长可有兴趣,一起去看看如何?”

徐渭说到这事儿,赵越倒是来了精神。心想着这不就是古人举办的一场沙龙嘛。后世时类似的医学沙龙和论坛赵越倒是经常光顾,可是这和古人围坐在一起,谈天说地,彼此jiao换学问心德,又喝着美酒,yín唱诗词的高雅事情,还从来没有经历过。以前更是想都没有想过,有了徐渭的邀请,赵越说不心动那是不可能的。更何况就在这一刻,赵越猛然间又想起来自己的事情来,心中就是一动。

赵越从善如流点头笑道:“少不得要麻烦贤弟,带为兄去长长见识,不过为兄可不是什么正经的读书人,不知道这聚会可有什么门槛什么的没有?”

徐渭笑道:“兄长这话就有些言不由衷了。现在京城里谁不知道兄长医术神奇,传承的是汉末神医华元化的衣钵。能够见到古时先贤传承的弟子,大家知道了还不晓得多开心呢。更何况兄长身上不是还有当今圣上御赐的进士出身嘛。既然是进士,如何又不是读书人,再有小弟引荐,还怕有门槛吗?”

赵越想了想也是,说到底了还是名人效应。因此一想到自己即将参与一场盛会,赵越也不禁兴奋起来。话说在京城的这些日子,除了面见嘉靖皇帝,其他的时间因为缺少现代的娱乐项目实在乏味的很。当然这几天严世蕃也时常会去太医院找自己,如果不是赵越一再告诫他要禁yù,说不定这位严衙内就要带着赵越去逛逛大明朝的勾栏院了。

烟hua之地,青楼佳丽,说起来对现代男人的youhuo力,还真是不小呢。

不过赵越心里不免yù盖弥彰,暗自言语道:“身为一个生理正常的男人,我只是好奇而已……”

接下来赵越又和徐渭天南地北的闲聊起来,大半都是赵越在说,徐渭在听,聊一些赵越绞尽脑汁回忆杜撰出来的海外的事情。

此时的大明朝虽然海禁,可是读书人的视野并不狭隘,对于海外的事情都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yù。毕竟现在还不是后来搞文化思想禁锢的鞑清,王守仁的“明阳心学”更是流传天下,开启了所有读书人心中的窗户,开始大范围的兴起质疑古学,研究新学的风chao。而在这个时期,欧洲不少的进步思想也有小部分在南方一带流传开来,徐渭身为南方学子中的代表人物,自然也不例外。

直到此刻赵越才恍然大悟,知道自己是被后世的影视剧所误导。心道是谁说古人的思想都不开化,思维老旧,固步自封,这求知、求变、求真理的yù望一点都不比后世人差哪里去。甚至因为环境关系,有过之而无不及。

不过当赵越有意无意的提及西洋人的海船,还有火枪火炮比大明朝先进的时候,徐渭脸上就浮现出身为“天朝人”常见的傲慢和不屑,笑道说:“兄长此言差矣,这西夷之人擅长火器之事小弟也从南方的夷人海商那听说过一些。可是要说到西夷的海船和火器远咱们大明朝,那兄长肯定是没有见识过咱们明朝的船只和火器,才会被西夷人给门g骗了。”

赵越闻言就是一愣,疑huo道:“此话怎讲?”

徐渭笑道:“兄长可知道永乐年时三宝太监下西洋故事?”

这个赵越知道,所以点了点头,表示了解:“据说当时的景象很壮观,可惜无缘得见。”

徐渭一拍大tuǐ,得意道:“着啊!想永乐时咱们的海船都是足有两千料的大船,上面可以运载千人轻而易举,船板上都可以跑马。那时候千帆下南洋,一眼望不到边际,天朝恩威惊动海外诸国,这才使得后来万国来朝!那真可谓是盛世景象!如此一比,这夷人的海船又何足道哉。火器也是如此,咱们大明朝《武经要略》中光是记载的火器就不下数百种,哪里是他们想比就比得了的。”

赵越听的是目瞪口呆,好半天才蹦出一句话出来:“难道说我看书上写的那些都是假的?”

徐渭也愣了一下,疑问道:“兄长看的是什么书?”

目录
新书推荐: 抗战楚云飞:机枪阵地左移五米 亮剑:从区小队开始发展 谍战:让你卧底,你领五份工资? 亮剑:从边区造到大国重工 从粉碎敦刻尔克开始 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 青简史记 抗战:团长?不,请叫我列强! 史上最强驸马爷 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