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许肃认输(2/2)
这就更不用说,还是这一只毫无瑕疵的宝物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场众人才会表现的如此惊讶。只是他们并不知道,许肃拿出来的这一只“琉璃瓶”其实就是一只“玻璃瓶”。别看现在很稀罕的样子,可是等到几个月后,山东一地打量的出现玻璃制品的时候,这玻璃就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最快的速度流传到大江南北,等到以后玻璃制品日渐增多,这古代的宝物,也会变成了普通大众消费品。就好像是寻常百姓家用的锅碗瓢盆一样……
当然,他们不知道这未来玻璃制品泛滥的始作俑者,就坐在他们对面。
赵越后世来的人,自然不会把玻璃放在眼中,虽然理解场中众人惊讶的心态,可他也不**腹诽,不就是一个玻璃瓶子嘛,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殊不知他不以为然,可这瓶子一出场,就夺了霍天德的风头。
赵越当看到霍天德那副死了亲爹一般的表情,其实很想说,可以用这玻璃瓶子与他的羊脂白玉瓶交换的……好在赵越最后还有点理智,要不然这么丢人的事情,说不准他还真能干得出来。
不过他是淡定了,许肃这一刻却是难免有几分激动。
有句话说的好,正所谓的是士为知己者死。如今许肃大概就是这么一种心情,无非是自己的老师把这么贵重的物品交给自己,光是这一份信任,就值得自己为老师牵马坠蹬,肝脑涂地一辈子了……直到不久之后,等到山东的玻璃铺子开遍了整个京城的时候,许肃这小子恐怕才知道自己眼下这个决定做的是多么轻率。
倒是眼下,大家都还惊讶于许肃手上这一只难得一见的“宝物”,心中也不由得联想到,能够用这种宝物承载的药物,也必定不是凡品。
就这么一瞬间,许肃手中的药瓶里装的药剂,就被视为了一种与“天王保命丸”同等级的神药……看来不管是在现代,还是古代,这产品包装果然是十分重要啊
“许公子,不知道你这瓶子里装的又是什么灵丹妙药?”终于梁宏公还是忍不住,替在场众人问出来他们此刻心中最想问的问题。
许肃回答的倒是很简单,也没有故弄玄虚,一指门外挂着的红色横幅,就说道:“就是外面写的那个青霉素……”
“青霉素?”这一下在场众人又难免心脏有点承受不了,说实话,这“青霉素”的名字听起来实在是没有“天王保命丸”来的大气,威风,而且这青霉素三个字,从字面上看,应该是一种青霉制造的药物……可是翻遍古书中,能够使用到青霉这种原材料的,似乎都是一些民间偏方,或许还可以加两头三岁大的蟋蟀做药引子……可是要真的如此简单,那岂不是莫名其妙嘛
杜文孚讪笑一声说道:“想必这就是刚才那个什么册子里介绍的神药吧,只不过看起来,这似乎是药水,无色透明,倒是和清水一般,这个青霉两个字却是……”这老先生言下之意,你这东西既然叫做青霉素,可是怎么看也没看出来它哪里青了。
不过许肃既然拿出来药物,也让众人终于见识到了“青霉素”的庐山真面目,那么接下来的事情,就只能由许肃与霍天德互相交换药物,来分辨其中的成分了。只希望霍天德能够名副其实,真的是一位用药大家,如此一来,也要解开众人心中的疑团。
于是在刘玉山一声比试开始后,霍天德就带着一肚子的怨气,与许肃交换了彼此事先准备的药物。然后相视一点头,算是客气了一下,同时打开彼此交换的药瓶。
然后整个人一个是观其色,另外一个则是先将药瓶里的药丸倒了出来,观其形。
不得不说这“天王保命丸”的卖相着实不错,外表呈现淡淡金色,通体圆润,犹如龙眼,远远看去,甚至还带着几分半透明的感觉。在羊脂白玉瓶的衬托之下,真的好比是一颗仙家丹药,格外的赏心悦目。
再说霍天德,观看了青霉素的颜色,其实也不用细看都能分辨出来这完全是一种透明的液体,只不过一般的药物能够提炼成这个样子,无不是家传秘法,所以霍天德神色就越发的谨慎小心。然后就见他伸出手来在瓶子上空三寸处,鼻子靠近,用手掌轻轻扇动了扇动,这是嗅其气味。
话说这青霉素的味道实在是不太好闻,所以就见霍天德当一闻到一股子刺鼻的气味之后,表情就瞬间扭曲起来,五官都聚到了一起。
见此性情,在座的众人因为距离远,无法亲身体会,所以也不免好奇起来。
反倒是看向许肃,表情则是要好看多了。
就见许肃这小子鼻子凑的很近,轻轻嗅了嗅,就在那自言自语道:“味苦,还带着淡淡的甜味……这似乎像是蜂**的味道,只不过这金色的又是什么?”
这一刻双方已经大致的将彼此的药物外表能看到能够辨别的,都在心中有了一定的计较。只不过霍天德的脸上是越发的阴沉,或许是这家伙忽然发现这“青霉素”的味道实在是古怪,根本就和自己所知的那些汤药没有办法比较。
反观许肃,倒是有了一点收获。
而接下来,就是这两个人以身试药了
对于这一步,赵越是相当的无语。不过没办法,谁让这个时代没有基础化学,没有显微镜,没有各种检测仪器。医生想要测试药物属性,唯一的办法就是亲身尝试……赵越心说,这在古代当医生还真不容易。由此也可见当年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重要性了。
“太史公曰,神农氏以赭鞭鞭草木,始尝百草。”说这话的是梁宏公,这老先生看着场中两个人一会皱眉,一会变色的,趁着这个空挡的时机,老先生就忍不住出言卖弄一下肚子里的学问,当然,也多少有点提点在场众诸位后辈的意思:“如今咱们这些人,都是吃着前人的老本,用的也都是古方。哪一家手心里没有藏着几十分或者是上百份的方子,可是敝帚自珍,时间久了,很多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也就就此消亡,说起来也是我们这些不肖子孙的罪过。如今看到霍先生与许公子,老朽才感觉长江后浪推前浪,到有一种廉颇老矣之感,也不知道这个身体能够支撑多久,什么时候就进了棺材板了。日后这杏林中的事情,就要全靠在座的诸位了。借此机会,只希望诸位日后有时间也不要总守着自家的家业,也能多出来走动走动,能够多多聚会,不是为了比试分一个高低上下,只是想大家能够交流一下医道经验,推陈出新,也好让咱们这一行当里的晚辈们能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梁宏公这番话可以说是苦口婆心,如此见识,也算是在场众人中出挑的了。最起码赵越是一直旁观,坐在一旁好不气闷。如今听到梁宏公的话,倒是觉得眼前一亮。
只不过想要靠几句话就破除门户之见,让大家相互交流,未免有些一厢情愿。
就说梁宏公旁边的杜文孚,嘴唇嗫嚅了一下,似乎想说什么,但是当一看到在座的众人都是一副不以为然的神情,这位老先生也就叹了一口气,和梁宏公相视一眼,摇头苦笑不再多言。
刘玉山心中腹诽身旁的两个老不死的简直就是老糊涂了。有句话说的好啊,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这不管是行医之人,还是别的行当,这别管是秘方还是手艺,谁人不是父传子,子传孙,传男不传女。又有哪一个真的大公无私,到最后全家人跑到大街上要饭,你看哪一个徒弟会好心给你口热的,那就真的是老天保佑烧高香了。
也不怪刘玉山把人心想的如此险恶,虽然说现如今的大明朝民风算是淳朴,古代人也没有现代人眼界宽,花花肠子也相对而言比较少。可是不要忘记了,有句话说的好,叫“升米恩,斗米仇”。要是没有这些先例,你当大家为什么都会如此自私。这自私是最难以解释的一种人类特有属性,要不然后世也不会出现XX摔倒路边而无人敢上前搀扶的事情了。
——真当到处都是北大副校长啊
而就在此时,场中情形又好像发生了变化,顿时就转移了大家的注意力,就见许肃忽然苦笑一声,举手说道:“这一局,在下认输。”**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