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 石头记(2/2)
当然了这些话对秦二爷说了等于白说,所以赵越就岔开话题,把话又转到“石头记”上。
这间“石头记”其实就是嘉靖皇帝的买卖,挂在了内廷名下,有内廷新设的一个“玻璃局”专门负责生产玻璃制品,然后由“石头记”进行对外销售。其中大头都要定期上交内库,而一部分则是落进了赵越手上。当然了,赵越也不会中饱私囊,而是要拿这笔银子去支撑医院。说白了,就是对于赵越兴办医院的一种变相的国家扶持政策罢了。
只不过这“石头记”除了和其他的玻璃铺子卖相同的器皿,还经营一些特殊工艺品。
比如说玻璃做的“水银镜子”。
“要说起来这几天光是水银镜子,咱们就卖了不止十万两,当真是日进斗金。而且咱们这镜子比其他铺子的做的更好,更大,谁家也比不上。如果不是小老爷提醒说每一次都不许放太多出去,赚的恐怕更多。”石头记的掌柜的一旁笑呵呵的谄媚说道,把这几天的流水都拿给三位老爷看。至于他说的小老爷自然就是赵越,谁叫赵越是三个人中年纪最小,辈分最小的呢。
赵越分析说道:“玻璃这种商品,头一两年限于产量有限,价钱可能卖的高些,可是这东西流传的快,利润又高,架不住大家模仿。到时候价钱必然会一落千丈,所以咱们要做这生意无非就是两条路而已。一个是做高档奢侈品,做牌子,让人家以用咱们‘石头记’的商品为荣,所以价钱要高,但是这数量就不能粗制滥造,要做‘限量版’还要杜绝别人模仿。再者就是走薄利多销的路子,专门做一些日用品,比如说玻璃的杯子盘子什么的,不必精雕细琢,只求经济实用。试想一下,每年大明朝对瓷器的需求量有多高,这玻璃器皿一面试,无疑就要面对一个广大的市场,因此利润空间依然惊人。”
秦福和秦二爷闻听此言都是齐齐点头,对赵越这一番分析深以为然。
等到见识了玻璃铺子的生意有多好,这三位喝过了茶,这才离开。秦福要回宫和嘉靖皇帝汇报这些见闻。
而秦二爷则是约了朋友,至于是不是花天酒地去就不得而知。
倒是当秦福上马车前,对赵越说道:“前些日子你让内廷下面的作坊给太子殿下做的那些什么健身器材,殿下用过之后都说好,只不过殿下身体太弱,你还要经常进宫盯着点。至于医院那边的事情你要跟紧,你送上去的折子已经让陛下交给了内阁审议,虽然说不用他们的意见,但是日后想要做大做好,却是饶不过内阁的几位辅臣。”
赵越闻言连忙点头说知道,这几天他一直在围着医院的事情在忙。不要说梁宏公、杜文孚给他找来的那些成手的大夫,还有几十名学徒,光是给他们做岗前培训,就花费了赵越大半的时间。
戚继光前两天就回山东去了,毕竟他是地方武官,述职之后不可能常留京城,而且回登州之后他还要安排今年入冬后卫军去蓟镇戍边的事情。不过戚继光临行之前,除了带两名属下走,其他人包括贺震都留给了赵越。同时也带走了赵越给七叔公和沈雄他们的信,信里面除了交代了一下自己目前的处境,告诉他们自己目前还离不得京城,或许还要停留一段时间。但是山东那边的事情却是不能停了。
另外赵越还在其中写了一封密信,至于内容却是让七叔公选定一些人手送到京城,毕竟随着摊子越铺越大,赵越这手边得力的人手就开始捉襟见肘了。当然,沈甸村出来的不过就是一群渔民,没有什么见识。但是却胜在都是“自己人”,用起来放心。
直到此刻赵越才知道为什么有“任人唯亲”这一说,不是不知道这其中弊病,实在是有些事情交给外人去做,实在是难以安心放手。
而从戚继光走后,徐渭倒是开始被赵越拉进来,给他找了一个活儿,就是建立“技校”的事情。
让徐渭这位大明朝的三大才子之一,给“技校”的学生做文化课老师。
而这个赵越设定为培养后备人才基地的第一批学生,就是魏林儿那群“无名白”少年。
一开始徐渭当听说让他给“无名白”教课,当时就差点和赵越翻脸了,要不是赵越拉住他,跟他掰开了揉碎了讲这些孩子都还不是无药可救,也是想要借此机会传授他们一些生活技能,让他们摆脱如今的悲惨境地,说不定徐渭还真就甩袖子走人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赵越可不想白养着这一群人,可是也不能放着不管。经过一番计较,赵越已经想好了,到时候医院会用其中一部分人做护工的工作,除此之外就是院办工厂里会要一些人,可是光是这两处还不足以笑话全顺天府的无名白。当然了,无名白们也不可能全都接受赵越的“招安”,但是这数量也不是赵越一个人就可以全部消化的。
所以赵越这才想起来把“技术学校”的事情提前做起来,除了给医院招募到的医生和实习生们做岗前培训,也是有教授魏林儿他们一些文化知识的任务。
赵越想的是,除了教授技术,必要的文化知识也是重要的。
对此徐渭冷静下来也觉得这是一件好事,这才答应下来,并且还承诺替赵越找几个同窗好友过来,充任教师工作。
等处理好这件事情,真的可以说是让赵越卸下了心头一块沉重的石头。
不过现在赵越真的是千头万绪,除了安置无名白,还要随时关注宫里面那位太子爷的身体。
自从那一天见过太子之后,嘉靖皇帝就把太子完全的交给了赵越,或许在外人看来赵越是一朝得意,小人得志,可是只有赵越自己才明白什么叫做伴君如伴虎。
太子的身体要是养好了,这是赵越的功劳。
可是太子的身体要是一旦出了什么毛病,赵越项上的这颗人头还是不是他的,就另说了。
而赵越接下来的举动,则是让冷眼旁观的刘玉山、刘蟒叔侄俩有些看不懂了。
先是送进宫一套用生铁打造,大小不同,奇形怪状叫做“哑铃”的东西。然后又给太子一连串叫不出名字的工具出来,无不是用来锤炼筋骨的器材。
另外赵越也让人把给太子的汤药全部停了,该让御书房重新给太子做所谓的“营养套餐”。
可就在所有人都感到匪夷所思,并等着看赵越笑话的时候,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原本一副病秧子模样的太子爷,这些日子竟然真的精神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