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 往昔的冤家,今天的仇人(1/2)
第二百六十三章往昔的冤家,今天的仇人
皇上忽然问到了国子监的监生,又问的是夏言,其中含义不问可知。超快稳定更新小说,.26dd.Cn!众人听着嘉靖皇帝刚才的话锋,几乎瞬间就明白过来,多少琢磨出几分味道了。
当即众人就齐齐的转目光投向那边看似波澜不惊的夏言身上,只见夏言先是身体微微一颤,好似从一场梦境中被人呼唤叫醒一般,晃悠了一下衰老的身体,眼皮子都不抬一下,就站班出列,对着嘉靖皇帝施以大礼,紧接着就慢慢开口说道:“回禀皇上,国子监有徐阶徐大人坐镇自然是风平浪静,只不过近日以来京城之中流传着一些关于西夷的话题,让人听了难免有些乱了心智。朝中的诸位大人尚且会为了一个孰优孰劣辩论不朽,更何况是那些处世未深的莘莘学子。所以以老臣之见,此间事情不必太过记挂在心,坊间议论也不过是口舌之争,无伤大雅,过了这段日子,这外面也就安静下来了。”
夏言这么说,倒是深合了在场不少人的心思。他们心说可不就是么,不过就是一场无所谓的口舌之争,就算是那些西洋人的东西真的是好,可又能怎么样,难不成还能够把孔圣人的塑像从孔庙里抬出去,换给那些什么亚子,柏子不成
滑天下之大稽
古往今来历朝历代,又有哪一个不是以孔孟之道教化天下的,虽然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可是这个世界离开了读书人,还谈什么治理。
按照这些老臣们的想法,那些无聊的话题争论几天也就罢了,不必要摆在朝堂上来。
可惜嘉靖皇帝似乎并不是简单的询问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就见他沉吟了片刻,忽然问道:“如果按照那赵子川所言,从古至今皇朝更迭,许多时候往往是人存政举,人亡政息,想要逃出这个怪圈……你们觉得这朝廷的体制可需要改革?”
“什么”听到皇帝这么说,在场众人无不是瞠目结舌,就好像是在看外星人一样的看向嘉靖。
这一刻就连站在嘉靖身旁的李方都十分错愕的眼神瞄向这位平时不哼不哈的道君皇帝,心说我的亲爹老祖宗万岁爷啊你这不是哪壶不开提哪壶么这事情是可以当着满朝重臣轻易开口的吗?可是有心想要阻止,这一刻却是已经木已成舟,他想拦都拦不住了。同时李方对嘉靖的为人早就了熟于心,可是这一时之间他也想不明白嘉靖皇帝为什么会提到这个……
其实不光是李方了解嘉靖,在场就有不少人都对这位在位二十几年乾纲独断的皇帝有了很详尽的了解。
特别是前些年,这位喜欢玩平衡玩弄帝王心术的皇帝,简直是把满朝文武压的透不过气来。也就是最近两年万岁迷上了仙家方术,这才幽居深宫之内,不再干预朝堂之事,这才让大家能够松懈下来,透一透气。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嘉靖时期的臣子,并不像是其他时期的臣子那样,来一个忠臣劝谏,反倒是装聋作哑,故作不知。
说起来这也是嘉靖朝君臣之间相处之道的一大奇闻了。
可是现在,嘉靖皇帝竟然心血来潮忽然着急来朝中最重要的一帮臣子,跑来研究什么赵越的那些匪夷所思甚至有些惊世骇俗的言论。
这一下大家即便是对嘉靖再了解,也不大明白这位万岁爷今天这葫芦里究竟是卖的什么药。
严嵩立于堂下,眼眉跳了一跳,偷眼观瞧那位万岁爷的表情,揣摩着圣意,心说:“如今朝堂之上夏言一家,老夫算作一家,没有其他人的声音……这位万岁爷久不参与朝政,时间久了怕也担心大权旁落。如今说这些话来,恐怕多少有敲山震虎的心思。只不过是真的敲山震虎,还是别有心思?”忽然之间严嵩就想到了赵越说的那个“三权分立”来,不想还好,这一想,脑海中就情不自禁的浮现出许多东西。如果站在眼前这位万岁爷的角度,两个大臣之间的平衡,显然很难控制,按下去夏言,严嵩必然就要得势,可要是把严阁老打压起来,嘉靖皇帝又担心人气声望盛隆的夏言会夺去了自己皇帝头上的光辉。
那么很显然,与其两家斗法,倒不如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上,如此一来,这个本来让严嵩不以为意的“三权分立”怕是派上了用场。
两家变三家,相互制衡,相互制约?
严嵩心中一紧,下意识的抬起头来去偷眼观瞧面无表情的嘉靖皇帝,暗道:“万岁爷,你真的是这么打算的吗?”
不光是严嵩在胡思乱想,夏言心中这一刻也是在狐疑嘉靖皇帝今天这究竟是唱的哪一出戏。当然,以夏言那老谋深算的智商,肯定也能够联想到赵越那一番言论对皇帝的影响。可是他毕竟还是比严嵩更熟悉这个朝廷,更了解嘉靖皇帝这个人。他深知,赵越那一番言论当中不单单只是有什么“三权分立”,把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简单分开,就可以天下太平。中国人对政治的理解与观念与西方人有着天然的差异和不同,而对这制度的研究更是上升到了一种道的境界,可以说是在特定时期臻于完美。要不然古老的封建制度也不会持续上千年而经久不衰,并不是大家不清楚这其中的弊端,而是在当时的时间和地点,还有特定的环境,更高级的制度并不符合当权者的利益。
所以严嵩想的只是皇帝有可能启用第三家来平衡朝政,但是也没把制度这件事情当做一回事儿。而夏言看的角度不同,或许更远一些,他觉得赵越的那一番言论有些话固然可取,却是实在是幼稚。如此一来,嘉靖即便是曾经动过心思,也万万不会去施行。不说大刀阔斧的改革会不会搅乱了原本“平静”的朝政,就说这历朝历代想要改革的,又有几人能够轻易成功。
嘉靖是什么人,那绝对是一个谨小慎微,除了相信自己不会相信任何人的皇帝。
放着这么一个满肚子帝王心术的皇帝,试问这改革的事情历来都是有臣子,也就是权臣掌控的情况下,嘉靖皇帝又怎么能够放心把大权交给外人。
所以夏言是深知嘉靖皇帝心思,可是他也不敢保证,这位总喜欢剑走偏锋,孤注一掷的万岁爷不会借由此事再去做些旁的事情。
夏言经历过一次罢相之后,终于学聪明了许多。
果然,正如夏言和严嵩两个人所猜测的一样,嘉靖皇帝还真的对赵越的那番话不以为然。身为一名皇帝,他早已经过了冲动的年纪。当然不会和国子监的那群监生一样,因为一点风波,就闹得人心惶惶,鸡犬不宁。
可是嘉靖皇帝原本对赵越的言论也表现了些许不满,倒不是不满赵越话语对朝野上下的冲击,而是不满赵越说话不会分场合,分时间。可是紧接着嘉靖就想到,通过这件事情倒是可以做一做文章,比如说借机好好敲打一下朝堂中某些另怀心思的小人,让他们知道知道,这个天下终究还是要自己来当这个家,做这个主。所以嘉靖才有了今天这个动作,不过看样子,他的布置似乎没有白费,所有人都慌乱起来……当然,这其中不包括那几头老狐狸。
嘉靖看着夏言和严嵩,心中一阵阵的冷笑,暗道原本也就没打算瞒过你们,可越是如此,你们就越会胡思乱想。
想到这里,嘉靖皇帝就开始询问朝堂中诸位大臣对赵越那一天的话究竟是什么看法。用嘉靖皇帝自己的话来说,这个“人治”终究还是弊病,不得不查。
什么不得不查,是有意找茬下面的几个老臣心中暗自腹诽,不过也把那个姓赵的骂的狗血喷头,大家一致认为这个姓赵的就是一个大混蛋,吃饱了撑的没事儿找事儿,简直就是添乱。
不过皇上问了他们又不能不答,其中户部尚书眼珠子一转,就立刻出列说道:“万岁,这人治如何臣下不敢妄自评断,但是现如今对于朝廷来说,最难的事情不是体制的改革,而是如何充盈国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