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 万变不离其宗(2/2)
赵越听到这话,倒是连忙做出jī动感jī的神『sè』,急忙给嘉靖跪下谢恩……同时赵越也不由得在心里破口大骂,暗道也不知道是哪一个hún蛋想出来这么一套整人的法子,说几句话就要磕头,这大好的人早晚有一天要变成磕头虫。
赵越却不知道这一套繁冗缛节的礼数,其实始作俑者非是旁人,正是那位开创了大明朝,驱除鞑虏的明太祖朱元璋。
相传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这朝廷的法律和制度无不是沿袭前朝的,也就是元朝和宋朝的部分制度。其中宋朝人在法度之上,臣子与皇帝之间的关系相当于现代的上下级关系,固然有身份高低,却也没有后世那样臣子见到皇帝动不动就下跪严重。特别是宋代的皇帝对外标榜的是“与士大夫共天下”,意思就是说,这个国家是皇帝与读书人共同治理的。因此臣子即便是见到皇帝,也不需要下跪,甚至朝堂上谈论政事,还有自己的座位。
也就是说,在那个被后世人评价为“弱宋”的时代,大家除了身份不同,地位和尊严还是有一定的保障的。
可是到了朱元璋这里,似乎这条规矩行不通了。
就说这位明太祖当了皇帝之后,一开始也是用的宋朝的那一套,和大臣们谈论政事都是“坐而论道”,可是忽然有一天,诸位开国元老们像是往常一样的进入了政事堂,却忽然发现大堂之内竟然开阔空旷了许多——属于自己的那把座椅竟然不翼而飞!
有人偷了大臣们的座椅?
显然不会有贼闲的蛋疼,做这种无聊费力不讨好的勾当。
等众人目光落在了那位早已经等候在龙椅之上,高高在上居高临下俯视他们,脸上带着似笑非笑表情的皇帝身上的时候,众人顿时恍然大悟,似乎明白了什么。
于是当时也不知道是哪一个不开眼的家伙,犹豫了一下,率先跪倒在地,将用来祭祀祖先和天地的大礼用在了皇帝身上。而其他人,也不管愿不愿意,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最终也只有弯下了坚硬的脊梁,高贵的头颅……
就这样,整个民族的脊梁似乎都弯了下去,也为此,朱元璋更是看穿了这些文武大臣们的真实面目,也为日后他大肆打压和杀死开国功勋奠定下了一个伏笔。
当然,这一段不知道是出自野史,还是正史。至于说当时朱元璋究竟是出于什么原因这样做的,后人有无数的猜测。
总之现在赵越是不会,也不可能想到朱元璋的身上,因为把这一套真正发扬光大的还是明朝灭亡后的那个少数民族统治天下的朝代。
如今赵越跪下磕头,是代表了自己的心情,能够减轻皇帝对自己的戒心和警惕。
嘉靖很满意赵越的态度,这也表示了之前御史对赵越的弹劾风bō就此告一段落,只要有皇帝这颗大树给赵越撑腰,相信不开眼的终究还是少数。
但是做皇帝的也不能任凭自己的『性』子来,因此赵越事后多少还是要出去躲避一时的。说起来明朝虽然有所谓的“厂卫政治”但是某些方面却已经很是开明了。最起码这是一个不会“因言罪人”的朝代。
说完了这件事情,也敲到了赵越,达到了目的,嘉靖皇帝这才说到了话题的重点:
“如果你不在,谁人可以替代你统御人民医院,为朕把这勾当做下去。”
赵越早就猜测到皇帝要想让自己回避一时,霍天德更是给他做过相关的分析,可真等到听到嘉靖亲口说出来,赵越依然有一种惊讶的感觉。不过这问题却不能不回答,同时对此赵越在来之前还真的有了相应的安排。
因此嘉靖也没有看到赵越如何想,几乎就是脱口而出:“前太医院院使许绅之子许肃许子敬,可代替微臣统御人民医院……”
“哦?”嘉靖皇帝尽管猜测到赵越会用自己得力的sī人,可也没想到这个大个子竟然如此直白,竟然不知道什么叫做委婉含蓄。
当即就见嘉靖揶揄的笑道:“你倒是举贤不避亲。”
赵越连忙说道:“陛下,微臣来京城的日子扳着手指头都能够数得上来,认识的人不多,了解的就更谈不上了,唯独有许肃还算是知根知底,又是皇帝身边近臣后人,忠诚方面自然不必微臣多言。微臣举荐许肃,倒也不是举贤不避亲,说句实话,除了此人,微臣还真的想不出来还有谁人可用。因为陛下问的臣,臣自然只得挑自己熟悉的人来说,所以……”
嘉靖皇帝闻言脸上的揶揄之『sè』才算是消散了,然后点了点头说道:“你说的倒是实话,没有哄骗朕,朕很高兴。正如你所说,你要是说其他人朕或许还有几分怀疑,不过这个许肃朕也知道,知道他是一个书呆子,身为许绅之子,又是你的学生,这医术虽然说得过去,可为人处世可是有些麻烦,不知道你有想过这些吗?”
赵越拱手而立,毕恭毕敬道:“回陛下的话,许肃此人『性』格木讷,在太医院内年头也不短了,可依旧姓名不显,也看似没有什么建树。他这个人的『性』子做研究技术方面的工作尚可,做管理者却略显不足。但是,臣说句大话,这许肃是微臣的学生,虽然有师生之名,却是亦师亦友,因此微臣对人民医院的安排和一些构想,交到他的手中,必然不会轻易改变。有道是萧规曹随,有了一个完善的制度建立起来,需要的只是大家的维护和尊崇,只要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对于后继者的要求,却并不需要太高……”
听到赵越这么说,嘉靖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归根结底,还是回到了赵越之前所言的制度问题,一个完善制度的建立需要大家去维护,而不是破坏。由小见大,其实世界上很多的事情都是如此。可是偏偏就有人拧着去做,就好比一个国家的政治,往往都是人存政举,人亡政息,每当换了一任领导,首先想的就是所谓的“新官上任三把火”,往往对于前任的功绩,都秉持着否定的态度,似乎只有把前任的一切功劳抹杀,才能够立威、立足,然后立功!
就这样就免不了làng费国帑,huā的都是民脂民膏,自然不会有官员去心疼,因为在此期间他们才是最终的受益者。而对于底层人民,也不过是割了一茬又一茬的韭菜……
转了一个圈子,回到了原点,嘉靖皇帝也觉得许肃一个最佳选择,不光是此人会继续贯彻执行赵越的设定的制度和体系,同时有了许绅在前,许肃也是一个比较容易控制的角『sè』,最起码要比赵越省心的多。
可是认可了赵越推荐人选的同时,嘉靖也不由得有些迟疑,他这一刻忽然在想,如果他把赵越的那一套放进这个朝廷,这个帝国,却不知道又会是一个什么样子……请记住的网址,如果您喜欢云的留痕写的《明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