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南明伟业 > 398 于七出世(1)第四十八章

398 于七出世(1)第四十八章(2/2)

目录
好书推荐: 穿越当饭吃之欧式春秋 1640四海扬帆 天朝一品恶少 今宵月光寒 网游之末世激战 超神学院之鬼剑士系统 您好啊!这个混乱的世界 万古画天诀 重返神盾局 征战从海贼世界开始

他的存在对于清廷来说比那位莫须有的朱三太子还令人闹心,他的传奇让后世世代争相传唱、竟相效仿。连笔者对于七的最初了解,都是来自老一辈人口述的民间传说。《聊斋》中的公孙九娘里也曾记载清军因于七之乱屡屡发兵剿伐,而剿伐不成,便拿地方百姓出气,使得胶东一代碧血满地,白骨撑天。

京剧《洗浮山》讲了于七逃亡至华严寺,方丈慈沾大师以沸茶泼其脸,致使于七脸上都是燎泡,因而慈沾大师诈称于七身患天花而最终躲过了官兵搜捕的故事。《施公案》也对于七一案有所记载。而嘉庆年间还有一位于魁借用了‘胶七侠’的赫赫威名,聚众与清军掀起了一场好战。

史载‘大刀于魁,巨寇也,善使大刀,绰号大刀于魁。’然而和于魁这一巨寇比起来,真正的胶七侠大概可以称得上是巨寇中的祖宗辈儿了吧,就连《史记》里的那些游侠,都不在话下。因为于七起义的规模小,而且参与者多位绿林道上的好汉,所以清史称此次起义为‘于七之乱’。然而究竟是谁在作乱,自有后来人评说;所谓规模较小的于七之乱究竟让清军死了多少人,清军自己大概都不太好说清楚。而曾经的胶七侠,则真正可以堪称为侠之大者。

俗话说‘山东自古多豪杰,’这里的男人是非观很强,并且嫉恶如仇。也许是因为这里是孔孟之乡、是中华文化的发扬地吧。所以这里的男人心中大多都有一个道德准绳。说起山东,真可谓中华文化于斯为盛,可若论中华的武功,山东亦不逞多让。两汉之交赤眉起于青州,隋末秦琼、唐末的黄巢、北宋的水泊梁山,还有明永乐年间的唐塞儿白莲教起义、清末的捻军与义和团起义都是从山东开始。除了秦末、元末和明末的大起义外,上述这些起义几乎占据了整个中国封建王朝时期农民革命史的半壁江山。

提起绿林道的聚众造反,相信很多人不会首先想到灭了王莽政权的绿林军,而可能都会想起隋末唐初时的单雄信,可单雄信当初毕竟也是做过打家劫舍之类生意的。而山东于七的造反,则完全是因为清军的手伸得太长。1648年,栖霞县的清兵到唐家泊强抢民财,而本书中的于七爷演义,也将从这里开始。

重庆有个唐家堡,又称唐门,以独门暗器著称。山东有一个唐家泊,听起来很像唐家堡,虽然没有什么独门暗器,却也是山东武林的一处中心。因为这里有一个于家,祖孙三代都是一方武林的领军人物。祖父于进表,一身武功打遍了半个山东,又一边习武一边经商,只从他这一代开始,于家便白手起家一跃成为了山东首富。

于进表有一个多年好友,更是不得了,他就是山东牟平的戚继光。应该不能仅仅说戚继光是牟平人,戚继光早已是整个华夏历史中的英雄代表。因为两家通好,所以戚继光将自己的长女戚颜君嫁给了于进表的长子于克清,而于克清的武功成就可以说是青出于蓝,人称其为‘草上飞’,轻功一流。

作为戚继光的女婿,而且又有一身的好武艺,自然是需要为大明效力的,随岳父从军后的于克清,曾于河南剿灭起义军的时候,带领麾下精锐夜行二百里,草上飞的名字真可谓名不虚传。要知道即使是骑兵,极限的行军距离大概也只能是白天行进一百五十里至二百里左右,而夜行二百里的本事绝非一般的军队可以办到。

目录
新书推荐: 亮剑:从边区造到大国重工 从粉碎敦刻尔克开始 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 青简史记 抗战:团长?不,请叫我列强! 史上最强驸马爷 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谍战,都别猜了,我真是卧底啊 民国:王牌飞行员 长津湖:从新兴里打到汉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