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宁川问法(2/2)
罗汉鞋,对了,宁川突然想到以前看过罗汉鞋的六个孔代表着六度,分别是布施到彼岸,持戒到彼岸,忍辱到彼岸,精进到彼岸,禅定到彼岸,智慧到彼岸。其中忍辱有忍受寒冷饥饿的意思,于是当即反驳道:
“不忍辱。何以到彼岸。”
你连饥饿都忍受不了,还想度化自己?痴人说梦。
“然也。昔佛祖割肉喂鹰,愿为禽,常伴青灯古佛。”
呦呵,小伙子,知道挺多的嘛,连忍辱到彼岸都知道,说的不错。可惜我都把自己比作一头鹰了,你还能怎么着我,鹰总要吃东西的吧。
妈的,这和尚真是犯贱,把自己比作畜生,还真不好说他。宁川现在很是头疼,秃驴不但佛法精深,而且极其不要脸,有些难办。
看着宁川愁眉苦脸的样子,花和尚笑意越来越浓了。
不行,自己在佛学方面完全是个渣渣,根本不可能怼得过他。必须找到其他突破口,生命的威胁让他飞速地思考着。和佛有关的其他东西,对了,诗佛王维,王摩诘!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敢问大师:摩诘何在?山何在?”宁川决定不和他多bb,直接来个釜底抽薪。
因为空字乃佛门的全部精要,佛门也称空门。空字既是佛门杀手锏,也是佛门最大的漏洞。当年慧能就通过“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一句空的偈语获得了六祖的称号,压住神秀一头。
王维佛法很深,诗画被禅宗影响了很多,名和字都是取自《维摩诘经》,擅长写静景。宁川记得有本书里评论过“读摩诘诗,处处无我。”所以他通过这一点,对空发出强烈的挑战,既然是空山,那王维在哪?王维在的话,那山就不空了,空山在哪?
和尚听到宁川的问题,眼神中终于有了一丝认真。王维的很多诗都蕴含着禅理,在佛门中也有一定的地位,而且是关于空的思辨。这次,他思考了很久很久。
终于抬起头,回答道:“人在画外,山隐诗中。”
漂亮!即使很讨厌这个和尚,宁川也不得不为这个回答点个赞,苏轼曾经评价王维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和尚的答案巧妙地避开了对空的讨论,而且很有诗意。
不过,老和尚,对不住了,我也有杀手锏的。如果不是关乎生命,说不定他还想和他多辩几次。可惜…
宁川环顾了一圈,朗声道:“如果一个变量为空,也许程序运行时,它没有任何意义,但对于源代码而言,那个变量名却一直存在。”
听不懂吧,哈哈,就知道你个老和尚听不懂,对不起,谁让我读的是计算机专业,谁让我是程序员。
和尚瞪大了眼睛,一脸茫然地看着宁川,显然他没听懂,似乎在等宁川解释。
其实经过这一段思辨,他绝望的愤怒渐渐平息,那种生命不受控制的恐惧也渐渐再次充斥了大脑。他知道说出来可能会激怒对方,但现在的他实在是想不出什么其他办法了。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置之死地而后生!
还没到倒下的时候,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慢慢用意志控制住颤抖的身体,宁川一字一句地说道:
“简而言之,如果万物皆空,那么空这个字为什么存在?”
这是宁川拼尽全力找到的漏洞。
就像那篇著名的论文《论笑容如何从脸上消失》中所记载的一样,听到这句话,和尚的脸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原本笑得咧开的嘴角平复了下去,稍显猥琐的额头也有些慈祥,油光满面的脸渐渐变得很清爽消瘦,浑浊的眼睛也清澈起来。
接着他闭上了眼睛,双手合十,仿佛真正的得道高僧,前来度化受苦的世人一般,平静地说了一声:“阿弥陀佛”
如果说老板之前给他的威压可以用心理学来解释的话,眼前发生的这一切,完全超出了现代科学的范畴。他把仅剩的意志集中到大脑中的系统里,随时准备将那张初恋体验券打在和尚的身上。
也许我对你们来说只是一只随意戏弄的蚂蚁,也许我的反抗对你们来说不值一提。我会害怕,但我绝对不会屈服。宁川的眼神无比地坚定。
和尚突然睁开了眼睛,那究竟是一双怎样的眼睛啊,仿佛藏着万千佛法和度世慈悲。他看向一直站在柜台后面的老板,点了点头。
突然,一股荒古凶兽的气息从老板的身上爆发了出来,直接震碎了前面的柜台,普通的双眼也变成了妖异的竖瞳,紧紧盯着他。
宁川毫不示弱,瞪了回去,咬紧牙关,抵御着这股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