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光天化日之下的谋杀(2/2)
那华警察问道“死者是谁?你认识死者?和他什么关系?”
“不知道名字,只知道是交易所阅览室的管理员,上午去借阅资料办手续时打过交道。”
“哦,我叫,程少华,这里今天由我负责。麻烦你跟我走一趟,去局里做个记录,放心很快的。”
“好吧”钱鼎章总算有点恢复过来,看着死者依然睁开的双眼,又蹲下身慢慢将他双眼合上。
程少华一面用上海话吆喝手下们赶紧处理尸体维持秩序,此刻熊一样的红头阿三和猴子似的安南巡捕还在面对面相互怒吼。
“他们这是?”钱鼎章看着程少华,后者一脸无奈,走上前去,先用英文对红头阿三喊了几句,随后又换了法文和安南巡捕交流了好一阵。然后双方才狠狠的相互蹬了几眼才各自离开。
“阿三和猴子都吃吃饱了没事干,这条爱多亚路是两个租界的分界线,平时一人管一边,今天这个倒是巧了,正好死在马路中间,然后这两个就吵起来了。”
“都觉得是该归自己管?”
“怎么会,阿三懒,猴子刁,都往对方头上推,哎,也就是我们命苦,什么事情都是自己做。”
警察局距离案发地点不过几分钟路程,程少华之前倒是没有乱讲,无非是问了问钱鼎章姓名职业,然后就是怎么和管理员认识的以及枪案现场的目击状况。
从警察局出来也没了逛街逛吃的心情,随便找家面摊,一碗菜汤面下肚算是祭了五脏庙。
回到家后合衣躺在床上,心绪起伏不定,大概是整个上午过于伤神,没多一会瞌睡虫袭来。
等再次睁开眼睛时,外面已经是万家灯火时分。扭头发现钱逊之正坐在旁边的椅子上品茶,赶忙一咕噜起身“阿爹,回来了,情况怎么样。”
“先别问我,你今天是怎么了,大白天竟然睡起觉来,也是太阳从西边出来。”
钱鼎章顾不得和老父打趣,把目睹枪杀案的前后经过和钱逊之说了。钱逊之越听眉头皱的越紧。
钱鼎章一口气说完,觉得口渴,给自己倒了杯水后问道“阿爹,你这里如何?”
“哼哼”钱逊之冷笑一声,从怀中掏出一张电报纸来“你自己看就晓得了”
=======================================================================
扯几句文中红头阿三和安南巡捕。
咳咳,上海话对现在中文最大的贡献大概就是贡献了阿三这个代名词。
英国人在沪划出租界后,出于牵制及对华人的不信任,故而引进了大量锡克人来充当交通警一职。他们身材高大健硕,加上包头后看是魁梧,大胡子看上去也比较威严。加上对英国人死心塌地。
虽然被称为阿三,但其实这批人在民间声誉倒是不错,锡克人有自己宗教信仰而从各方面来看除了必须包头外,锡克教实在是最理想不过的宗教。同样这批阿三们虽然手里有点小权,但基本不仗势欺人,手里的警棍通常也就吓唬人用很少往人身上敲。
平时有自己的圈子,还在沪造了锡克教的神庙,目前还在不过已经改为民居,当地老人俗称为印度庙。
大概是知道自己也是英国人家奴的身份,阿三们对中国人倒是颇为友善,而且锡克教有个非常好的教义习俗:他们的神庙是免费开善堂的,不管是谁兜里没钱了都可以去免费吃饭,当然菜都是素的。上海这个规模小人数少,所以影响不大。但香港的锡克庙在二战时却养活了很多港人,至今很多老港在说到这批包头大汉时候还是比较尊重的。
当然他们也有问题,主要是不爱干净。工部局的档案里就记载过一次阿三们的罢工,起因是英国督查去巡视他们住处的时候发现有很多虱子,一气之下罚钱。阿三们其实收入也不高,这一来就不高兴了。意思是虱子又不妨碍值勤也没咬到你英国人拼什么扣工钱?
双方一阵好闹,最后英国人妥协,象征性罚一点了事。
另外他们卫生习惯也不大好,随地大小便,嗯,不用草纸,随手捡木棍石块对付。
当时租界警察局提供警察出租服务,所谓请愿警。就是客户花几个钱,租警察去自家工厂大门一站维护秩序兼当活广告。高大的阿三们特别受欢迎,心眼实在,会偷懒,但总体上比华警好打交道。
对应法租界里的就是安南巡捕,也就是今天的越南人,这个没啥好说的。坏且刁,典型的小人得志。
至于为啥叫红头阿三,百度的别信,其实就是就是“红头小三子”的意思,吴语区说话喜欢加个阿,就变成红头阿三了。
基本上华人看不起阿三,可那个时候华人自己的国际地位又高到哪里去呢?摇头叹息
行文至此,忽然想起一条新闻来,说是沪上某地又引入了锡克族人做门童或者保安。看了看地名应该是旧日的法租界,这首先就驴唇不对马嘴了。
其次,对这个事情性质,我也不多做评论,只能说市场经济,买卖公平,即便是或有不妥,但法无禁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