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八章 上海事变(2/2)
可谓是命脉之所在、生死之所在。
可惜,南京的老蒋,以及河北的商震、宋哲元和汤恩伯等人,两眼就只看到了保定这个河北的首府,以及正定这个战略城市,却偏偏忽略了如此要害之处。
10月8日正定保卫战失败,石家庄基本处于不设防的状态,以至10月10日,被日军轻松的占领了此处。
若想遏制日军势不可挡的锋芒,唯有石家庄一地可为。
因为在整个华北大地上,任何一地都可以暂时忽略,唯有石家庄不能有丝毫闪失,所以刘司令的意思很明确了,当他从淞沪战场回来之时,就是川西兵团与倭寇决战石家庄之日。
因此当贾琏率领川西先遣团,去南京一带参战的同时,就需要郭祺勋暂领大小参谋们,仔细准备石家庄会战的攻守方案,他将是北上石家庄的主帅。
郭祺勋曾是川中的模范旅长,自然是见多识广,可是让他策划千里之外的攻守方案,还真的有些为难他了。
不过贾琏给他出了俩个好主意,一是让他派战地参谋与特种小分队,紧随邓锡侯所部的川军北上,实地考察正定与石家庄一带的地形,在必要的时候,让二十二集团军全体,也参与石家庄的大决战。
其次就是让川西各个工兵营,依照正定与石家庄的地形,修建一个全比例的地形模型,让尚清儿带着三色旗旅团,按照日军的进攻模式演练,提前模拟石家庄战役,也学东乡平八郎来个“以逸待劳”。
让郭少将醍醐灌顶,一时茅塞顿开。
8月13日,刘郧亲率重型歼机中队,从川西军事机场出发,历经重庆机场与武汉机场,直飞南京附近的芜湖机场。
该飞行中队,共有16架飞熊1型重型战机,由历届的王牌飞行员组成,飞熊战机以德国的bf110战机为模版,经过威利·梅塞施密特教授的多次改进,再用渡口的钛钒合金,对驾驶舱进行了防弹处理,让飞行员的生存力大增。
因此该中队是川西空军的秘密武器。
飞熊1型战机,是一款单座双发的重型战机。
该机高3.12米,长8.7米,翼展11.8米,两台1200马力的星型发动机,配备两挺12.7毫米机枪,与两门22.5毫米机炮,自重2.8吨,可装载油量或弹药1.9吨,最大时速722公里,经济航速296公里,作战半径1200公里。
随刘郧出发的机群之中,除了16架飞熊战机外,还有8架飞熊3型运输机,它们运载了四台防空雷达,百来个特种兵,以及大量的航空弹药。
刘司令自己也有一架专属飞熊战机,是由幻影机甲改装而来的战机。
当天的中午时分,刘司令的混合机群,在武汉机场休息转场时,就收到了南京国民政府的“八·一三”宣言。
至此淞沪会战正式爆发。
据说“虹桥机场事件”,是淞沪会战的导火线。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主要还是因为日军图谋南京上海已久。
由于北平与天津等地已被日军占领,眼看整个华北都即将沦陷于敌寇之手,而蒋委座的中央军想集重兵北上,又太不现实,何况更怕南京附近一旦空虚,日军即刻发起两栖登陆,甚至顺势占领上海、杭州与南京,让“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口号成为现实。
正在两难之际,南京统帅部的“国防计划(甲案)”泄漏。
该方案的具体内容是,“为确保首都(南京)安全,陆军将集中优势兵力,歼灭驻上海的日军,该部以海军陆战队为主,估计人数为三千多人,同时出动海军、江防军和要塞部队,于江阴要塞全歼日军长江舰队”。
该机密文件泄露后,日军长江舰队以撤侨为名,仓皇的逃出了长江口。
但日本海军又心有不甘,借着将日本侨民迁移到日租界内的机会,不断的制造事端,1937年8月9日,日海军中尉大山勇夫等人,驾车闯入上海虹桥机场挑衅,被驻军保安队击毙,酿成“虹桥机场事件”。
日军诚心挑事,为全面侵华制造借口,于是加紧急向上海一带增调重兵。
同时假借“虹桥事件”,指责南京破坏“和平协议”,让老蒋公开赔礼道歉,并保证不再发生同类事情,否则将比照1931年的旧事,即将第二次“登陆上海”芸芸。
8月10日,实在忍无可忍的南京国民政府,不得不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声称“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
至此淞沪会战进入倒计时阶段。
8月12日,日军的陆海军的大小头目,达成了出兵进犯上海的协议,并送交日本天皇御览。
是夜日本内阁秘密召开了军事会议,正式确定增派海军与陆军赴华夏参战,同时日军大本营签署登陆上海的命令。
8月13日晨9时,七千余名日军,在第三舰队司令官,谷川清中将的指挥下,以上海租界为依托,突袭闸北等地,并占据八字桥和持志大学,在日军舰队的猛烈炮火支援下,对上海市区狂轰滥炸。
鉴于事态如此紧急,南京命令张治中将军,率领华夏军队予以还击。
华夏军民在部分空军的支援下,向日军驻沪海军陆战队,及其上海虹口租界一带,发起了全面围攻,希望在后继日军抵达淞沪之前,将该部敌人全部赶下海。
接到上海开打的消息,在汉口休整的川西飞行员却连连欢呼,已然做好了接敌的心理准备,丝毫不见临阵胆怯的模样,令刘司令也省事不少,连战前总动员都免了。
因为枪声,就是最好的“战前动员”。
由于前线战火的紧迫性,川西混编机群火速赶到了芜湖机场,当刘郧安顿好飞行中队,坐着军舰赶到南京附近时,已是晚上的七八点钟了。
老蒋等南京参谋总部人员,正在浦口小营一带的秘密基地中,商讨淞沪会战的进展,可能讨论的热潮已经过了,在整个地下基地中,只有七八位将军,正围着三百比一的沙盘边指指点点。
老蒋却呆呆的坐在椅子上,一言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