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六章 总参会议(2/2)
“不过,日军打算组建第10军与第11军,恐怕是真有其事”。
“但是有一点,据职部的经验判断,这两个军应该是一真一假,因为在短期之内,想抽调6—7个主力师团登陆淞沪,根本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唯有真假莫辩,才好从容的布置主攻方向,预计日军是以先解决目前淞沪日军的困境,才是他们发起登陆作战的真正目的”。
“至于华北日军的大举南下,应该也是真的”。
“因为华北日军在平津一带,停留得太久了,寺内寿一、香月清司和西尾寿造等日酋,可不是什么信男善女”。
“他们之所以迟迟不动手,应该是为了拉拢一些汉奸,想以最小的代价攻取华北等地,据我所知,冯玉祥将军,已与宋哲元部离心离德,与其旧部韩复渠,也有些貌合神离,整个华北战事崩盘即将”。
老蒋大惊失色,他原以为任命西北军创始人,冯玉祥为一战区司令官,暂时统摄平津、察哈尔、山东等地的西北军旧部,是一招妙棋,不料现在他才知根本是南辕北辙,不但平津与察哈尔已经沦陷,流落到保定的旧部又无心恋战,而山东的西北军旧部,与他又是貌合神离。
华北还真是麻烦大了。
程颂云将军义无反顾的站了起来,他对于华北的大格局,又有一番新的见解。
“蒋公,此事也不难解决。可以将第一战区,分解为第一与第六战区,职部将亲至第一战区,督战商震部与刘峙部,重点是防守平汉线北段,在适当的时候,将宋哲元从山东请来,委以重任——担任战区副司令”。
“冯玉祥司令,则请南京任命他为第六战区司令官,专门督战西北军旧部,严防死守津浦线北段,这样一来,以免山东的韩复渠部,还想讨价还价磨洋工,毕竟第六战区一败,日寇必取山东首府济南”。
在“七七事变”后,南京只暂时划分了五个战区,即第一战区辖冀鲁与平津,第二战区辖山西、绥远与察哈尔,第三战区辖浙江和苏南,第四战区辖广东福建,第五战区辖苏北与鲁南。
至于第六战区,本来还只是一个设想。
然而,现在华北战事紧急,老蒋等人也只好仓促从权了,第六战区的辖区仅限于“津浦线北段”。
不过老蒋与希特勒有一点很像,那就能透过历史的迷雾,紧紧的抓住事物发展的关键,用伟人的话说——“都是超重点主义者”。
在第六战区成立之后,他依然放不下心。
老蒋指着石家庄的位置,皱了皱眉头问道,“这里,是华北日军的胜负手,该派谁去合适呢?”
石家庄,位于平汉线的北段,正是第一战区的管辖范围。
程潜司令立马答复,可以派商震或刘峙去守,又或派汤恩伯的13军去驻扎。
老蒋却有些不满意,因为商震是河北省主席,而保定才是河北的首府,若是让他去守石家庄,保定该怎么办?
还有正定(真定)又怎么办?
难道要交给貌合神离的西北军?
这些人能不投日,他已经很满意了。
至于刘峙的第二集团军,说是一个集团军,前身其实就是西北军的一部,由第二十六路军孙连仲部扩充而来,尤其经历了冯玉祥的事例之后,对于又穷又乱的西北军,老蒋再也不敢抱任何希望了。
他唯一点念想就是,希望这些熊孩子,当军阀就当军阀,千万不要投日,拜托了。
汤恩伯部,本来是一个好的选择,但是该部自南口会战之后,十三军已经变成了“失散军”,军队数量不详,驻地不详,武器装备不详,连汤军长自己都成了笑话,成了有名的“三不知”将军。
不过蒋委座倒也能理解他,该部曾面对二个鬼子师团的进攻,没被全歼已经是运气了,想要全面恢复过来,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难道要派卫立煌去,老蒋转眼一想,也不太好。
卫立煌的十四集团军,一旦从山西战场撤离,保证如火如荼的忻口会战,即刻土崩瓦解,而日军的第五师团及其后援部队,正好乘势攻破忻口防线,甚至会乘势夺取山西首府太原。
老蒋一时有些拿捏不定。
白崇禧的眼睛一转,想到了一支军队,于是在旁出馊主意,“委座,职部认为,保卫石家庄之责,完全可以交给第十八集团军”。
在旁作记录的刘亦诚,真的很鄙视这厮。
十八集团军,是出了名的穷,装备又极其落后,让他们去打阵地战,这厮该不是想借刀杀人吧。
还好,程潜是个老实人,他也不怎么同意,有些翻白眼的说道,“崇禧老弟,如果是这样的话,我看,还不如让廖磊的第二十一集团军,去防守石家庄呢,至少该部的武器装备,还远胜于晋绥军各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