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玄奘谏言建佛塔 宫闱之中又起祸(上)(2/2)
“你小子这乌鸦嘴,净说这不吉利的话儿”陈茂材鄙夷的看了他一眼,随口就说到。
王玄策也是为之一笑,感觉的确应该如此。
玄奘法师先是一愣,但是转念一想,这周曾此言甚善。我大唐之甚多建筑,均为木质结构,这好不容易翻译过来的经书,断不能因为一不留神,就葬送在火海之中。于是就微笑着道:“周居士这番提醒,甚是及时,理应小心才是。”
他这一说,就让这周曾不禁的多了几分成就之感,随即对陈茂材说道:“什么乌鸦嘴呀,我这是防患于未然之计。”
陈茂材依旧像往常一样,扬起嘴角,蔑视的瞪了他一眼,惹得众人也都微微一笑。
“既如此,我建议不如我们就在这大慈恩寺重新建造一处石制房舍,以来永久存放这些经书”王玄策些微思索之后就建议到。
玄奘法师认真的思考一番之后,就接话道:“长史此言甚善,你们的顾虑也都是对的。自从五印度游历归来之后,还有甚多之舍利子,悉数在禅室供奉,我看不如这样,就奏请陛下,请各方善信多筹筹款,建造一座石塔,安放这甚多舍利子与其上,再存经书于其内,这样一方面不仅能够得到佛祖之佛光庇佑,更能让这些经书安然流传后世。”
听此一语,众人均是大喜。这样一来,这座佛塔不仅充满了无尽的佛教荣光,更承载了甚多之佛教功德,同时还能弘扬佛法于天下。
三日之后,又是一个正朔之日。玄奘法师按照往例也参加了这盛大的朝会。正是因为这李治,又喜得皇子,故而这几日也是神清气爽,心情甚是欢畅。只见这朝会,犹如太宗时期一样,盛大与辉煌。
待各位公卿重臣,奏完国事之后,玄奘法师随出列奏曰:“启禀陛下,老僧历经数十载翻译的经书,也已翻译完毕,鉴于大慈恩寺内,暂时没有存放经书的合适之所,这众多经书只能暂时存放在译经院内。只是这译经院乃是木质结构,为防范火灾以及遗失经书,老僧特请求陛下恩准,让老僧以化缘之方式,请各方善信布施,在这大慈恩寺正门外建造一座石塔,以妥善安置经书佛像以及舍利子。”话语之后,随即恭恭敬敬的呈上了奏表,以及所绘浮屠塔之造型。
在李治的示意之下,一个小黄门,赶紧走下御阶,接过了玄奘法师手中的奏表,呈送到黄花梨御案之上。只见这李治接过奏表大致翻看了一番。看着这附上的浮屠塔之造型,高约三十来丈,清一色石条制成。也不由自主的陷入了思索之中……
编者说:第三卷将有建造大雁塔开始,引出一连串问题~慢慢往后读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