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人在帐中坐,骂从天上来(2/2)
郭璜鼻子里哼出一气,反驳道:“不过一武夫耳,得其称赞,有何值得高兴?族兄公则过去曾有恩于许褚,可那日在阳翟城下,许褚却进谗言于阴公,逼的族兄只能弃官,如此忘恩负义之辈,我不骂他,已算是客气了。”
郭俊一阵无语,你既然这样看不起许褚,何必屡次苦求要见他?终究是太过年轻,太不知轻重。
郭俊不想与郭璜多费口舌,心中盘算着日后如何补救与许褚的关系,一路骑马返回郡府。
……
举行诗会的日期定在了两日后,身为本郡太守的曹操当仁不让地被推为主礼之人,陈纪、荀绲等郡中士人领袖,则是谦虚地以嘉宾自居。万人瞩目的盛会,郡中各个望姓的家长都收到了邀请,齐至阳翟。
对于曹操来说,这是他收揽郡中士心的一个好机会,其余诸事便暂且放下,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诗会的准备工作当中。士子们居住的屋舍,附近街道的洒扫,还有主会场的布置,均是由他亲自操办,可谓尽心尽力。
荀彧、陈群等郡中显名的中生代名士,也在接待拜谒士子、安排闲杂事体中忙得不可开交。
至于那些没有资格,也没有兴趣参加诗会的武将们,近来这段时间算是好好肆意放纵了一把,喝酒的喝酒,赌钱的赌钱,玩得不亦乐乎。
心里头不怎么痛快的,似乎就只有许褚一个人。
“郭璜啊......他向来跟郭公则走得比较近,对主公态度不恭,也说得过去。”郭嘉说完,小意地瞧了眼许褚的脸色,两条眉毛拧成一团,不知道在想什么糟心事。
严格来讲,郭嘉乃是郭图的远亲,他家里是阳翟郭氏的一个旁支,到郭嘉这一代,才算出了五服。
聪明人做事,自有聪明人的办法。郭嘉不是不知道郭图与许褚之间的事情,他高就高在,从来不主动提起郭图,即便要说,也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在群策议事之时。分寸拿捏的好了,自然没人会觉得郭嘉和郭图能有什么瓜葛,如非这次郭璜唱了这么一出,许褚压根就忘记了郭嘉原来是郭图的亲戚。
许褚用手轻轻敲打着放在案上的那盒子胭脂——这是刚刚郭俊派人送过来的,说是出自西域的上等货。用屁股想也知道,郭俊对郭璜冲撞许褚一事非常忐忑,这盒胭脂不论价值几何,总归是个示好的态度,同时将郭氏在此事上完全撇清。
“放在往常,像郭氏这等望族何必惧我,嘿,还得感谢董卓,他的倒行逆施,让天下人开始觉得‘刑不上士大夫’这句话,似乎也没那么靠谱。”许褚站起身,来回踱步道:“奉孝,你这几日都在拜访故交,可有听到什么关于我的风声不?”
郭嘉抬了抬眼皮,确实有很多人跟他提起许褚,而且,其中一些话听上去不怎么舒服。许褚这么问,应该也是想知道,现如今在士人的眼中,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都是嘉的故交,难道还能说主公坏话不成?尽是溢美之词,不提也罢。”郭嘉斟酌道。
许褚盯着郭嘉,道:“那我怎么听有人说:粗鄙之人,难登大雅之堂。”
最近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诗会’上,所谓粗鄙之人难登大雅之堂,十有**就是在说既非名士,亦非儒生的许褚,竟而也受到曹操的邀请。
许褚没有刻意在阳翟广布耳目,这些话能传到他的耳朵里,可想而知,一定是有人在故意放话,以此来奚落他。
他不知道是谁干的,出于最具恶意的思维方式,很多人都有这个可能,包括他的好朋友——曹操。
郭嘉当然能理解许褚此时的心情,本就不是很想参加的诗会,因为诸多原因,又不得不露面,结果却被人奚落了一番,换谁都不好受。
想到这里,郭嘉愣是不愿接许褚的话茬,笑着寻了个借口,出了营帐。留下许褚独自凌乱于帐中,口中恶狠狠地道:“粗鄙之人,粗鄙之人......不就是作诗么?我不会作,难道还不会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