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蔡琰(2/2)
蔡琰经历过哪些事情,许褚当然不会知道,可他也知道三国历史上很多名人都有过被遇到刺客的经历——比方说刘备、孙策两人,后者更是因此英年早逝,为时人所叹息。
许褚收起散漫之心,朝蔡琰拜道:“多谢提醒,在下受教了。”
不仅是在自身安全方面,蔡琰所说的关于庐江豪右大姓的话,也提醒了许褚。
庐江不是颍川,颍川郡临着洛阳,郡中百姓受王道教化较深,反观庐江郡,许褚了解到的是自黄巾之乱以后,郡中的豪右大姓便乘机壮大了自己的实力,不仅豢养门客、死士,还和郡中的盗匪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先前刚到庐江的时候,为了全力准备讨董,许褚对此只能徒呼奈何。如今讨董结束,他携大胜而归,自然要对这些人进行大幅度的清理。
如此想来,蔡琰的提醒丝毫不为之过。
回到帐中后,许褚彻夜难眠,第二天行军路上,他向郭嘉、戏忠谈到了这件事。
戏忠冷笑道:“豪右大姓,多行不法事,且有贵胄庇护,家资动辄成万上亿,主公如想治理好庐江郡,当然要对他们下重手。”
戏忠说完后,郭嘉补充道:“主公还记得阳翟黄氏不?”
许褚道:“当然记得。”
“黄氏被主公诛灭之前,为祸郡朝,便是托了程夫人的势力。记得中平年间,有一次天子下令置办新厩,黄氏从程夫人处提前得知了这个消息,于是在郡中以一匹八万钱的价格大肆收购马匹,辜榷马市,随后以四十万一匹的价格转手转卖于郡朝,单这一次买马卖马,黄氏就赚了近两亿钱。”
两亿!?
许褚震惊非常,黄氏并非是阳翟第一豪族,排在张氏之后,所倚仗的,无非是孝灵皇帝的乳母程夫人,就能一次性赚下如此巨资!震惊于黄氏牟利之多的同时,许褚也不由感叹百姓之苦。郡朝买马的钱从何而来,还不都是民脂民膏?以当时黄巾乱前的市价,一匹驽马顶了天就一两万钱,普通的良马大概也就四五万钱,黄氏不论好坏尽用八万钱的价格收购,然后用四十万一匹的价格卖给郡朝,郡朝没有这么多钱,就要向民间征募,不知多少百姓因此流家破人亡,朝不保夕。
“‘辜榷’是何意?”许褚震惊完了,想起郭嘉话中有两个听不懂的字眼,便问道。
郭嘉一本正经地道:“辜榷者,便与主公说过的‘垄断’一词同义。”
……
……
孝灵时期,宦官、外戚当权,天下不知有多少豪右依附他们,因此壮大,成了郡、县难以管制的对象,如今孝灵皇帝不在了,张让等权宦亦成了一捧黄土,豪右大姓没了这些贵胄的做靠山,却也因为长年累月积攒下来的实力,仍旧不好处理。
对此,戏忠不禁叹道:“主公,如果我郡有个像王温舒一样的人物就好了。”
王温舒,西汉孝武皇帝时的官吏,名列酷吏列传之内。他最出名的一件事,就是在被孝武帝任命为河内太守后,罗织了各种罪名,大肆捕拿郡中的豪强,株连千余家,上万人成了他的刀下之鬼。
戏忠举了王舒温的例子,稍显过犹不及,庐江郡内的豪强再怎么强大,再怎么沆瀣一气,也无法跟那时候河内郡的豪强相提并论,而且许褚也不可能一下子杀上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