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楚葵拜师(二)(2/2)
慕容楚自是明白,他站起身施了弟子一礼,“楚葵谢过师父赐字。”
这几天顾春衣无事,就把杨剑送她的私学几位山长的笔记通读一遍,她才明白,大凡正式师徒,是要磕头奉茶,气数命运有相通之处,而私塾弟子或私学学生,这类就相当于记名了,相互之间都没有太大约束,互称学生和先生。所以启蒙班的学生一般到书院后才拜一个师父。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古代人这句话并不是随便说说的,大多的学生一辈子只有一个恩师,除非考中功名后有位高权重之人看中,可再拜入其门下,但这一般和政治利益甚至婚姻相关,故不纯粹师徒之情。
宋锦瑜两世都拜入方大儒门下,这也是他对方大儒束手无策的重要原因。
在这个时空,一直有“亲亲相隐”这一律理原则,亲属之间有罪应当互相隐瞒,不告发和不作证的不论罪,反之要论罪。在他们看来,对自己关心相爱的人,尤其是父母血亲,即便他们有了过失,也不忍苛责追究,兴师问罪,而动了包庇回护的恻隐之心,这样才是正常的。而现代法治社会的价值要求人们不论亲疏,不论罪责大小,都要检举揭发。
但这些都是一般人理解的,事实上在现代《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八条经人民法院通知,证人没有正当理由不出庭作证的,人民法院可以强制其到庭,但是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除外。可惜熟读法律的少,一般人也不愿意大张旗鼓宣传,因为有违当前主流。而这个时空也有两类罪不适用亲亲相隐原则:一类是谋反、谋大逆、谋叛及其他某些重罪,另一类是某些亲属互相侵害罪。前一种罪的发生率非常少,后一种因为亲情复杂因素也少被人引用过。
现顾春衣现在和宋锦瑜尚未办理结婚仪式,官书也没有登记,而且宋锦瑜毕竟为官,若大义灭亲影响太大,所谓法律之外不外乎人情就是如此,象宋锦瑜如果对付方大儒,只怕会落一顶为美人谋害师父的帽子,而顾春衣也只会落个狐媚之名。
八皇子的地位注定他不可能磕头拜师,但他躬身一礼,又亲自斟茶,可见诚意十足,有了他的拜师,顾春衣虽然不会有帝师之名,但只要八皇子乖巧识时务,不管他的兄弟哪一个上台,一个逍遥王爷的地位是跑不了的。即使现在八皇子的身份公布不了,但以后总有一天会被人知道的。
但八皇子这一举动,何尝不也是给他自己找了一顶保护伞,他这些年肯定不敢结党营私,却不排除哪个兄弟看他不顺眼一把结果他来个一劳永逸,而现在一拜师,宋锦瑜就是他师公,魏老又是他师父的义爷爷,唐博远、连雨泽和顾春衣的交情不浅,因此即使这一举动,李瑶瑶原本和顾春衣同辈,现在就活生生矮了一辈也没反对,而连雨泽一想到他喜欢李瑶瑶以后顾春衣会经常借身份压他更是心塞。
唐博远看着八皇子,这一举动表面磊落,不知道有没有别的心思,但目前有利顾春衣,又没看出对他妹夫有什么不利因素,故也没有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