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豪门往事 > 一 女王的战场

一 女王的战场(2/2)

目录
好书推荐: 时空巡阅使 带着主神游异界 网游之强将如云 三国之凤雏涅盘 驭鼎 抗战之血染长空 军嫂来自小星星 花都里的道士 威武霸气 尸王横行

哥哥们已经开始在父母的作坊里帮忙,这间用黏土和稻草做砖并且由父母亲手盖起来的路边小屋条件极其简陋,唯一让人欣慰的是收音机里依依呀呀偶尔播放一段音乐或者地方戏,虽然总被锻造和切割金属时候发出的极度的噪音打断,但女播音员用高昂的语调热情洋溢的播报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的新闻时,父亲还是停下来,用他那灵光的商业头脑扑捉到一部分词汇——这就是李灵博在母亲背上咿呀学语时接受的早期教育。

同中国大多数工厂的情况一样,给他们一家提供糊口机会的国营工厂依旧不是那么干劲十足。就业保障、退休金保证以及其他一些好处,让有着或多或少关系的人们都拼命挤进工厂去工作。因此,本来就已经过多的工人拥挤在生产线上,很多工人长时间地闲散着,但他们丝毫也没有察觉出危机的降临。

十多年以后,当李灵博的父亲终于收购了这间他仰慕已久的工厂的时候,他走进一个车间,看见有三名女工正在同旁边桌上的另外几名女工聊天。看见老李,她们就很快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然后交叉着双手坐在那里,好奇地朝他张望着,仿佛想看穿自己的命运。在他逗留的几分钟里,只有一个女工干了活,这一幕让老李唏嘘了好久。

那时候的工人们把他们的工作看成是一种权利,而不是一种机会,工人的身份是可以世袭的,当一名工人退休时,他或她可以送一个子女到这家工厂工作。当时这间工厂有200多名工人,从来没有解雇过一个人。而收购他们的李祥发的手下,算上常在厂里帮忙的儿子也不超过10个人。

派对散场的时候已经是凌晨三、四点钟,不喝不喝的,还是喝高了,根本不记得是怎么散场、怎么回家的。直到日头晒到了床上,他才惊醒。

媛媛卸了妆的摸样怎么看都和雅言有说不出的相似,即便只是肩膀拐弯的弧度,也是那么的相似。

雅言是他这辈子最美好的青春时代的全部记忆。在那个开满樱花的、美丽的校园,两个来自西北荒僻城镇的年轻人就这么相遇了。落英无声,所以听得见彼此噗通、噗通的心跳,他们日后无数次的说起那次相遇,总在争辩到底是谁的心里在小鹿乱撞。

媛媛被他凝视的眼神弄醒了,心里甜的像是要溢出来的美酒,嘴上却总是撒娇:“干吗?好好的睡个觉也要吵醒人家!”

灵博笑了:“我吵了吗?醒了就一直在看你。”

媛媛捂着脸笑道:“那有什么好看的,一脸的青春痘,不许你看!”

“我就是喜欢看这张别人都看不到的脸——其实你不化妆的时候最好看。”扔下这句话,灵博头也不回的走了,有的时候他也不敢让媛媛看见他的脸,毕竟人家是职业演员。

客厅的桌上、地上都散落着媛媛卸妆用的瓶瓶罐罐以及那些沾满彩妆的面纸,他真是佩服这个女人的臭美精神,能在醉酒的凌晨一丝不苟的卸妆、沐浴、更衣……每天的这个时候是她生活里最重要的仪式,与起床后的化妆一样隆重。

李灵博一点一点的捡起那些瓶瓶罐罐,并且把那一小片地方收拾的干干净净。他几乎从来没有做过这些,但现在有大把的时间需要挥霍,他不介意为眼前这个尤物做的更多。

他甚至为媛媛做了早餐,习惯成自然,他发现自己做的居然是雅言常做给他的奶酪煎蛋三明治,冰箱里塞满了他最爱吃的东西,还有他喜欢的啤酒——雅言不喜欢请工人,所有的一切都是她自己提上来,再整齐的码放在冰箱里。

这个家的每一寸地方都还留着她的气息,但他却扮演着她的角色,在给另一个女人做早餐。这太讽刺了,连李灵博自己都这么想。

媛媛自己在房里翻腾了一件他的大T恤套在身上,然后慵懒的晃到沙发上,修长的美腿是她与雅言最大的不同,还有就是她那种慵懒的美,是认识雅言十多年来,从没见过的。

他小心的端着早点,毕恭毕敬的放在他的“女王”面前,心里等待着“女王”的赞许,谁知到媛媛居然尖叫起来:“天哪!吃这个会胖死的,我第一次来,你就给我吃这个?”

李灵博尴尬的站在他的杰作旁边,不知道该怎么化解才好。他常觉得跟这个小自己四岁的女人在一起虽然新鲜刺激,但又时时感觉有一道若明若暗的代沟存在,真不知道眼前这个娇滴滴的女生是吃什么长大的,又怎么会跟自己以前认识的所有的人都完全不同?

媛媛没有注意到这些,她悠然的端过茶几上的一盘殷桃,美美的吮吸起来。

昨天出门的时候茶几上还没有这盘殷桃的存在,李灵博能想象的出雅言一边默默落泪一边帮他洗殷桃的场面,一颗一颗晶莹剔透的樱桃摆在冰一样的水晶盘上,她对他的感情也就凝结成冰了。

他没回她的短信,但是他知道,这一次她是真的走了,就像他想的一样,细心的雅言没有在这个她亲手布置的“爱的小窝”里留下任何她曾经来过的痕迹,就好像她常说的那样——“天空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而我已飞过。”

雅言也是城里长大的女孩子,不过她跟李灵博同年,而且又同在西北长大,成长环境的相似以及十几年的共同成长,让他们在很多事情上都有完全相同的观点,这本来是很舒服的关系,但舒服的久了,就再也找不到心动的感觉了。

相对于李灵博,雅言成长的环境优越的很多,父母同为高级知识分子、国家干部,成长在单位大院里的雅言简直是温室里的花朵,在最初相见的时候,清纯如百合花绽放的雅言让李灵博惊为天人。

不过,经历过这么多人生的起起落落之后,雅言的父母还是几十年前的老样子、老观念。仍然住在单位只有五十多平米的集资房里,那种房子虽然便宜,但不能挑选自己喜欢的楼层和户型,所有的一切要按照工龄和行政级别来打分、分配。而作为高级知识分子,他们的知识更新则更慢,出于对雅言的保护,他们始终坚决反对他们两人的来往。

李灵博不能理解两位老人何来这样的固执,最初的时候,他们嫌弃他家的个体户身份,嫌弃他只有个农村户口……可他们不知道,正是这宝贵的农村户口给了他们李家日后的荣耀。

1978年以前,带着“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这顶不光彩帽子的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胆识,按下了18个手印搞起了生产责任制,从此揭开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也是从商了很多年之后,李灵博才知道,在自己出生的1978年,在农场工作了16年的宗庆后回到了杭州,回城“顶职”。这位后来成为“中国饮料营销大王”的人就曾经回忆说:“那时候农村可以做生意了,但城市还不可以。”

这些生意人在当时并不被大多数人所接受,那时候“投机倒把罪”还赫然在目,他们这样的人搞不好就会锒铛入狱,所以别说嫁女儿了,就算是普通的朋友都会遭人白眼。

虽然到了他们毕业的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时候,私营企业已经可以兼并经营不善的老国企,但固执的老人还是认为自己这样的家庭怎么可以跟个体户结成亲家呢?

当李家踌躇满志发展自己的生意的时候,雅言还在单位大院享受着公费医疗、公费住房和公费教育,那是雅言一辈子都在怀念的“五分钟生活圈”——和她成年后的奔波不同,那时候的生活,除了不够富裕之外,还真是很能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的。

偶尔父母出差回来,会带回来一些从没见过的新鲜玩意。雅言最喜欢的一副“蛤蟆镜”就是妈妈去北京学习期间买回来的。

在北京,最早的北京烤鸭店全聚德已经恢复了昔日的光辉,向没完没了的外宾供应它那世界著名的特色烤鸭。那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饭店,一起出差的几个同事一起凑钱去体验了一顿,可以同时接待5000名顾客的烤鸭店着实吓坏了这群高级知识分子,以至于吃完了以后,每个人还特意花掉半个月的工资带了一只烤鸭回家。雅言说过好几次,当她沉醉于那副漂亮“蛤蟆镜”的时候,妈妈又从旅行袋里掏出已经变了味的“北京烤鸭”,还说,这是多么的美味……

想到这,李灵博笑了。眼前的奶酪煎蛋三明治已经被他风卷残云吃了个精光光……他的“女王”在笑,他知道,饱餐战饭之后又该开战了。

目录
新书推荐: 华娱,这个美术生想当导演 小宫女携崽重生,冷情太子被哄成翘嘴了 篮坛神迹 山村留守妇女们的荒唐往事 抢我人生?重生七零,我嫁军少走巅峰! 渣男劈腿闺蜜,我怀崽当他后妈 诱娶小可怜,京圈太子跪地吻孕肚! 世子大婚日,逃妾带崽死遁了 乡下真千金?不!她是你祖宗 荒年深山捡夫君,开口竟是东厂活阎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