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娱乐之光 > 第一百四十章 南京之争再起(下)

第一百四十章 南京之争再起(下)(2/2)

目录
好书推荐: 兽血燃烧 龙行都市 星际流氓 邪星变 兽血燃烧Ⅱ 掌控未来 女监男警 大宋帝国风云录 极品大哥 九天剑魔

东方未明又翻开其他的报纸和杂志,单独评价一部电影的并不多,都是拿着两部电影比较的,看来是周远故意拿来给他看的。东方未明仔细看了看,业内人士对《拉贝日记》的评价还是蛮客观的:

北京电影学院资深教授黄式线——虽然片子非常沉重,但是我们在里面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一个德国人能够无私的保护这么多中国人民是非常了不起的。更难能可贵的是,电影没有把拉贝塑造成神,而是把他纯粹当做一个人来塑造的。这让拉贝看上去特别的真实。另外,对于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我想借用张纯如的一句话来说,那就是:“忘记屠杀意味着第二次屠杀”。

冯小钢——我作为一个普通的观众用一种朴素的情感去看这部电影,真的感到了震撼,而且它影响了我。他并没有把屠杀场面当成是一种噱头去炫耀它的刺激,而是用一种平实的语言去叙述,恰如其分地出现,比如他就用拉贝的司机被屠杀这样的一个细节,带出了整个触目惊心的场面。而且从西方的视角来描述这段历史,比我们自己去拍还要有意义。

导演何坪先我觉得作为一个电影来说,《拉贝日记》的故事讲得非常好,选择了一个很好的视角,从这个视角看南京大屠杀是以前我们没有接触过的,这就很有新意。

专栏作家司马平帮——我个人很欣赏《拉贝日记》开场不久,拉贝用一面巨大的纳粹党旗遮掩了大量中国难民使他们免受日军轰炸之害的情节,据史实,其实当时拉贝把当时他居住的西门子公司的办公地也全部遮盖在纳粹党旗之下,以保护里面的中国人——这一情节让我们要记住的是一切“国家”、“主义”、“政治”里的真正的人性的光华。所以,我把这个情节列为2005年自己眼里中国电影最伟大的镜头。

……除了他们也不是没有人对《拉贝日记》表示不满的,“《拉贝日记》是一部质素平平的商业电影,其立足点是西方人心中的普世情怀,而将这种情怀与南京大屠杀这样让中国人60年来每每提及就痛彻心扉的民族浩劫相结合时,《拉贝日记》的叙述显得肤浅而片面。电影局一向对涉及到中国的外国影片审查严苛,而对这样的用贬低甚至丑化中国人的方式来突出西方人救世主姿态的影片却大开绿灯,实在让我很不解,毕竟片中的中国人在屠杀面前所做出的反应只有慌乱、盲从、自私、愚昧,他们好像是专门为了给拉贝等人添麻烦而存在,纯粹是一群等待西方拯救的待宰羔羊。不知道面对这样的电影,中国人的民族自尊何存?”后面还有一大段对路川的褒扬。东方未明一,居然是国内知名的一个文化媒体人,而且他是路川的好友。看到这些东方未明笑了笑,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东方未明不会干涉任何人的发言权,最后给出结论的只有观众自己。

当然,不用东方未明反驳,因为他很快就看到了很多关于《南京南京》的反面评价。最严厉的当属司马平帮先生和历史学家黄锦治先生。黄先生是从历史的角度反驳的,前面东方未明自己也说过,《南京南京》中有关安全区的描述有不少和史实出入的地方,尤其是对拉贝的描写粗劣不堪。黄先生这样说道:“看了路川的《南京!南京!》,觉面目可憎。剧中的约翰?拉贝被别有用心地丑化了,其他主要角色也是缺乏立体感,甚至没有基本的史实依据,完全是编导的主观臆造,很难使人信服。更令人难以容忍的是,纵观全剧,《南京!南京!》是一部颠倒了是非观、价值观的失败之作!若任其谬种流传,则会误人子弟,贻害无穷!”

而司马平帮先生言辞也非常犀利,在他的文章中这样写道:民族情感总是人人有之,我也一样。但看了两部电影,我相信这种朴素的民族情感未必得到满足,因为你会发现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看了《南京!南京!》和《拉贝日记》两部正确答案(a,aer)基本都存在于《拉贝日记》里,而《南京!南京!》的作用只是:1.提出问题(q,questio);2.给出的是伪答案。比如,《南京!南京!》的宣传里动不动就说的“抵抗”,但我看了两遍《南京!

南京!》,也没找多少抵抗的影子,那股了国民党兵的抵抗在电影开始30分钟就被消灭了,后来最大的抵抗就是拉贝管理的安全区里竞选“志愿妓女”去给日本人慰安,慰安过程里是不是有“抵抗”,电影没有交待,可能也拍了,又被剪了,哎,中国的电影审查制度啊。

拉贝日记》里其实也鲜少有中国人对日军的抵抗,但有一个情节我是欣赏的,金陵女子大学的学生琅书(张静初饰)的弟弟在姐姐被两个日本人扑倒的一瞬开枪打死了这两个鬼子,而在真正的历史记载中,当时蒋介石的军队在日本军队占领南京后的抵抗确实是微乎其微的,溃逃得厉害,零星的抵抗也只可能来自于民间,琅书弟弟的这项“壮举”说不上完全来自历史,但却充满了合理性。所以说,让“抵抗”成为某部南京大屠杀电影的一个主题本身就是个伪命题,如果真有抵抗,哪里有30多万中国人被屠杀掉,而据我所知,日本军队制造南京大屠杀的3个充足理由是:1.之前的松沪会战中**队的抵抗太强烈,日本人要报复,2.国民党军队在南京的抵抗太弱了,3.中国民间的抵抗并没有因官方的放弃而停止;因此日本军队是想借一次大屠杀彻底慑服中国政府、中**队和中国人民。而不是像《南京!南京!》表现的那样首先是日本士兵被几个中国人的死慑服了。所以,关于“抵抗”这个q,《南京!南京!》给出的a是虚弱的,而《拉贝日记》给出的a还是令人信服的。

……

我的分析是这样,你看对不对:假如在南京大屠杀那段中确实有一个以自杀向中国人当场谢罪的角川正雄式人物,当时的日本军队也绝不会让这种“令帝**人形象蒙羞”的事被记录下来的,一定会掩盖且来不及,所以,历史记载中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角川,看过《南京!南京!》,我说,这其实正是陆川,是陆川亲身参加了南京大屠杀,借角川传达自己的感受罢了。不过今天又听到一种说法,是《南京!南京!》里刘烨饰演的那个中**人“陆剑雄”和“角川正雄”合起来才是“陆川”,合起来的名字正好是“陆川雄”,冥冥中有某种意会在,当然这是餐间戏谈,但确实挺有意思——那个反抗的陆川早早被屠杀,那个替日本人着想的陆川坚持到最后,自杀赎罪,些谓“雄”。不如说是“熊”。

东方未明平时很少关心这些影评报道,这回他总算见识到了什么叫做口诛笔伐,想来自己以前的电影也没少负面的报道,大多数的时候都是被周远给挡在了门外了吧!南京之争再起,比东方未明预知的还要猛烈得多,而且越来越多的评论家和电影人,甚至历史学家都加入到讨论当中,无形中也给这两部电影造了势,掀起了新一轮的观影浪潮。其实,电影到底还是属于文化圈的事情,这种讨论、批评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否则仿佛一潭死水一样,事事都有一个定论,中国的电影也不会得以发展。

...

目录
新书推荐: 文豪1879:独行法兰西 乖妻不装了,离婚后盛总悔红眼 冻死风雪夜,重生真嫡女虐翻全家 搬空京城去流放,满朝文武都跪了 恐怖诸天:我直接拜酆都黑律! 锁玉腰 末世囤货养崽,从娘胎开始旺妈咪 家属院来了个资本家小姐,京少天天哄 恶毒前妻一撒娇,冷面兵哥拿命宠 夫君囚我为外室?重生改嫁他死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