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丹阳太守(2/2)
没过多久,一个身材高大,身穿藏青色长袍的中年人匆匆地登上了城墙,在他的身旁,是一个浑身甲胄的青年男子。
中年男子一登上城墙,便向刘繇那边望下去,拱拱手道:“这位先生,我是丹阳太守吴景,你真是朝廷新近任命的扬州刺史刘繇刘大人?”
对方待己以礼,刘繇自然也是以礼相待,翻身下马,冲吴景拱拱手以示尊敬,开口道:“原来是吴太守,我正是刘繇。”
吴景的眼中闪过一丝为难,冲刘繇无奈地拱拱手道:“这位刘……刘先生,不是吴某不相信刘先生,只是吴某有守土之责,还请先生谅解一下,恕吴某不能就这样打开城门。不如这样,刘先生你让你的兵士们退后几百步,然后把文书交给一个你信得过的人,让他进城来,让吴某确认一下。不然,吴某真的是不敢打开城门。”
刘繇沉思了半晌,点点头道:“这样也好,就按吴太守说的办吧。”
这倒不是刘繇没有防备之心,只是没了那一纸文书,他依然是名正言顺的扬州刺史,毕竟他还有自己的印玺在手,不怕吴景搞什么花样出来。
事实证明刘繇想的完全正确,在让一个亲信拿着自己的委任文书进城之后不久,城门就缓缓打开了,吴景还有那个中年人走到城门口,身后跟着十几个年龄不一的官员模样的人物,冲刘繇长身一躬道:“下官吴景(孙贲……)拜见刺史大人。”
一直以来吴景的表现都是可圈可点,既守了他自己的职责,又没有丝毫地怠慢刘繇,因此刘繇对他是满意得很,自是不会为难他。
很是和颜悦色地将吴景扶起来,刘繇是怎么看他怎么顺眼:“吴太守不必多礼,说起来倒是本官搅扰了,这曲阿原本是吴太守的治所,本官却要到这儿来处理政务,实在是于心不安呀。”
吴景眼中厉芒一闪而逝,除了羊毅等少数有心人之外,就连近在咫尺的刘繇也没有觉。
装出一副惶恐的样子,吴景对刘繇道:“刘大人不必这样,有道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下官为刘大人的治下,刘大人要将治所迁到这边来,这是下官的荣幸,下官岂敢有半句怨言?”
刘繇眼中闪过一丝喜色,他不是那种喜欢和人争斗的人,如果吴景对他的到来不表示排斥的话,对他来说自然是好事一桩了。
很是热情的,吴景又开始给刘繇介绍他身后的官员。
“这位是丹阳都尉,孙贲,和下官是亲戚(一个是孙策的堂兄一个是孙策的舅舅,实在是不知道怎么说这个关系),不过他可是凭真本事当上的都尉。”指着离他最近的那个青年,吴景笑道。
姓孙?由于只有吴景说话的缘故,离得较远的刘基倒是听得很清楚,眼睛眯了眯,到江东之后,他可是对孙姓特别敏感了。
孙贲和刘繇见过礼之后,吴景又接着给刘繇介绍。
“这位是陶鸿陶大人,是下官的掾吏(即是指属官)。”
“这位是……”
见吴景这般热情地给自己牵线搭桥,刘繇眼中的喜意更浓,只是在他身后不远处的羊毅嘴角却是挂起一丝玩味之色,似乎是看到了一个好玩的……猎物一般。
将刘繇他们迎进城,安顿好那几百号侍卫,吴景又是命人去准备晚宴。
晚宴之上,吴景又是对刘繇曲意逢迎,连带着刘基,也是被吴景夸赞了许久。
听着耳边那些甜言蜜语,刘基的心中亮堂得很,他可不相信吴景表现出来的会是他的真实面目,在这个世道上,这种好人,可是当不上太守这样的高官的!
晚宴持续了将近两个时辰,眼见天色已晚,吴景又是对刘繇说道:“刘大人,如今还没有来得及修建刺史府,不如大人就先到下官的太守府中安歇,等刺史府建好,大人再搬过去也不迟。”
刘繇心中有些意动,但是受了对方这么多好处,还要占着别人的府邸,以他的个性,实在是过意不去:“吴大人,这样不好吧,我们住进太守府,你又要住哪里?这样绝对不行。”
吴景笑着摇摇头道:“实不相瞒,下官的家眷并没有在此处,所以下官孤身一人,在哪里不是住?大不了,我去孙都尉那边挤一段时间就是了。可刘大人乃堂堂扬州刺史,若是没有住所可落脚,我扬州就要被人耻笑了。”
听吴景这样一说,自己住不住太守府竟是上升到全扬州的面子的高度了,刘繇也只能苦笑着接受了对方的好意。
Ps:算是今天的第一章吧,这一章码得我内伤,各种查资料,硬生生码了三个多小时……诸位可怜可怜我,扔几张票票安慰安慰吧,下一章凌晨之前应该看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