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母大虫和牛皮糖 2(1/2)
公社的大礼堂内正在进行贫下中农考察知青的推荐会。
全公社几十号知青早就来齐了,面对小桌子后一溜的七八个乡民坐着。吕继红进去时,知青魏小忠正站着在接受考官的提问。这出言话的考官吕继红记忆里也有些残留的印象,似乎是某个大队的会计,约摸有小学文化程度,能掐会算的,在这十里八乡算是有些文化底蕴的能人。她以前当干部开会学习时有过接触。
“据你们村的群众反映,你也算是爱好者了,那我今天就向你提个这方面的问题,你有把握回答上来?”
吕继红屁股未落座,考官先开了口。
“请考官出题。”
这魏小忠似乎真的底气十足,不卑不亢地答道。
“你就背诵两老人家的诗词吧。我也不为难你。”
“没问题。”
吕继红走到最后排的一个女生侧后边坐下,小声问道:“已经开始了?”
那女生头也没回,轻轻点了一下脑袋。
吕继红还想再问些什么的,全场的知青同时出会意的轻笑声。
“大家笑啥?”
吕继红觉得有些莫名其妙。
魏小忠与贫下中农考官的对话有什么可笑之处吗?她可是一点也没有感觉到。
“你抬头看看正面主席台后面的墙上。”
吕继红的同伴提示道。
“扑哧”
吕继红抬头看了一眼,也跟着咧嘴笑起来,引来大家的集体侧目。
考官们背后正面的头顶上,老人家标准像两侧悬挂的不是诗词是什么?魏小忠只要仰望着主席台上的考官,将眼睛的余光随便瞥一眼他们身后,正确答案就出来了。
不过这魏小忠似乎有些傲气,不屑将头抬起来,而是盯着地面问道:“随便哪一都可以吗?”
“那当然。凡是老人家的话,句句都是真理,一句顶一万句。”
“那我就献丑了。”……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这魏小忠颇有些书生意气,抑扬顿挫朗诵到“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这一段时,居然情绪激昂得手舞足蹈,招惹得全体知青齐声呼“好”。
一众考官倒是面面相觑,不知知青为啥又是拍巴掌又是呼“好”,心道“粪土”啥的,有什么值得这样?村里遍地都是,又不是没见过的啥黄金狗宝。真是莫名其妙!
接下来考的是魏小忠的数学知识。考官出的问题是他们大队去年全年粮食总产量45o吨,问分配给全体社员,每人应该分配多少斤。
吕继红还在琢磨这会计是否在卖弄他那一点皮毛的数学知识,用公斤和吨的关系换算想难住维小忠,没想到魏小忠想也不想,直接顺口答道:“吃不完,社员们想要多少领多少。”
魏小忠的答案引来知青的哄堂大笑。
“为啥?”
考官懵懂地不知知青们为何会集体笑,追问了一句。
“分母为零,分子为固定数,答案当然是无穷大。”
知青们又是一阵哄堂大笑……
整个推荐会就是在这样的气氛下进行,考官的问题,终究难不倒比他们知识面宽泛许多的知识青年。贫下中农的智慧和想象力也贫乏,最终考场变成了知青们的诗歌朗诵会和歌舞表演。知青上台答题时,有朗诵的,有背诗的,甚至有唱歌跳舞的,考官们看得倒是过瘾。
“你怎么没上去?”
无盐无油的推荐会让见多识广的吕继红打不起精神。她心里有事儿,注意力更不在这上面,便顺口问前面身旁的女同伴。
“我这个月刚下来,没赶上今年的报名。咦,你怎么也没上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