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节将军百战捷(三)(2/2)
一九五零年十月,任五十二师师长兼政委的贾忠勇和甘孜前敌委员天宝等人收到西藏边使拉鲁噶伦一封信:“甘孜解放军师长、委员鉴:遥闻二公已莅甘孜执行新政,实感庆慰。中藏情感,仍应继续增进,彼此边疆,尤须照旧维持和平,并望回示,借作准则,是所至盼。顺颂筹祉。西藏边使拉鲁噶伦殷藏历庚寅年四月初九日”这封信完全摆出一副交涉中藏“两国”关系的架势,不承认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表明了**政府奉行分裂主义的态度。当时西藏地方反动势力不仅拒绝和平解放西藏的谈判,反将其总兵力的三分之二约十个代本(藏军团级建制称谓)布防于昌都地区,企图凭金沙江之险,阻击解放军渡江西进,实现其从祖国中分离出去的妄想。
为了打击西藏地方政府中的顽固势力,争取西藏和平解放,西南军区决定发起昌都战役,一九五零年十月六日,昌都战役的序幕拉开后,解放军参战部队在北起玉树,南抵贡山约一千五百余里的战线上同时发起进攻,贾忠勇指挥实施外线远距离大迂回的北线右路部队(一五四团和青海骑兵支队等),在高原上纵横跨三个省区(西康、青海、西藏),十四天走了约一千五百多里,穿过横断山脉,两渡金沙江和澜沧江及许多不知名的山河,在甲藏卡和类乌齐等地打了几仗;因连续行进,许多战马先亡,不少骑兵变成步兵,终于在军、师要求的时间内,赶在藏军西撤之前到达昌都以西称为“五路口”的恩达,艰苦地完成了大迂回包围的任务。然后从西往东堵击由昌都撤出的藏军,胜利地配合主攻部队,将昌都地区的藏军全部、干净、彻底地歼灭。
在贾忠勇?领迂回部队渡江到达预定地点后,南北两线的几路攻击部队,分别在几个渡口陆续渡过金沙江,迂回部队和跟进的北线左路主攻部队渡江时未遇藏军抵抗,北线左路和南线攻击部队在德格岗托和巴安(现巴塘)西北之宋瓦卡美两个点渡江时遇阻强攻,虽有一定伤亡,但都很快渡江成功。渡江后,北线左路主攻部队在小乌拉等地遇到藏军较强的抵抗,藏军在我强大攻势下被歼灭或弃阵溃逃。为了不给藏军喘息机会,贾忠勇?领各部队忍受着空气稀薄、饥寒、劳累等痛苦,日夜兼程,连续作战,连战皆捷。岗托方向的北线左路攻击部队在追击中,于同普之足雍将大股藏军歼灭。南线之五十三师一五七团,歼藏军近一个甲本(相当小连)。在人民解放军的政治攻势和政策感召下,藏军第九代本主官格桑旺堆于十月十一日率部起义,宁静(现芒康)和平解放。云南之一二六团,消灭和驱逐“民兵”、僧兵和一部藏军,占领盐井等地区。一五七团和一二六团随后向西发展,并分别执行拦截藏军之任务。昌都藏军无力抵抗,弃城西撤,北线主攻部队一五六团随之进城(左路部队和一五五团相继跟进),并消灭没有撤走的藏军二百余人,昌都从而解放。昌都总管阿沛?阿旺晋美率残部西撤至拉贡附近,当听说解放军已堵住去路后,折回昌都西的朱古寺,与解放军联系后,令藏军二千七百余人全部放下武器。一九五零年十月二十四日,战役全部结束。
这场战役中,贾忠勇率领、指挥北集团部队先是克服重重险阻,跋涉千里;然后一举突破藏军的金沙江防线,连克囊谦,类乌齐、恩达等重镇,并同正面攻击部队一道,解放了昌都。共歼灭藏军五千七百余人,打开了进藏门户,使**政府的兵力基本丧失殆尽,被迫宣布停止抵抗,接受和谈条件。昌都战役不是为战而战,也不是只为消灭藏军和解放昌都而战,仍是为和谈而战,通过这一战,打下和平解放西藏的基础。昌都战役情况传播到西藏各地后,西藏上层统治集团一片混乱,发生分化,摄政达扎不体面地下台,**喇嘛提前亲政。**亲政后,即于一九五一年二月派出西藏地方的全权代表五人前往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进行谈判。其中,首席代表是阿沛?阿旺晋美。
对于那些企图从中华民族中分离出去的一小撮民族败类,贾忠勇满脸不屑,对于所谓“藏军”的战斗力,他也很不以为然,只字未提,倒是说了不少有关后勤与气候方面的困难与不适应。
随后,贾忠勇奉调进入南京军事学院高级速成班系统学习现代战争理论。一九五一年七月从南京军事学院毕业后即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二军三十一师师长,率部入朝参加了一九五二年冬季和一九五三年的春季战役。在上甘岭战役中,他率部浴血奋战二十五个昼夜,出色地完成了战斗任务。
说起血战上甘岭这段经历时,贾忠勇的眼眶隐隐泛红,在他口中,美军的火力是他这么多年战争生涯从没见过的猛烈,火力密度高达每秒落弹六发。如此猛烈的炮火,使得在坑道中的志愿军守备部队觉得简直就像是乘坐着小船在波浪滔天的大海上颠簸,强烈的冲击波激荡着坑道,不少人牙齿都磕破了舌头、嘴唇,甚至还有一个十七岁的小战士被活活震死!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他甚至以地狱来形容当时的战场环境,其恐怖由此可见。面对这样强大的敌人,志愿军战士以顽强勇敢的战斗精神予以回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