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魔法 > 中华狂澜 > 第二百二十八章 新政综合症(三)

第二百二十八章 新政综合症(三)(1/2)

目录
好书推荐: 暗黑破坏神之魔神终结者 异界游戏时 降临之无敌大乱斗 异世道袍 门神 足坛邪刀 重生之邪恶天使 北上南下 权势 娱乐人物志

综上可见,新政开启之后,特别是预备立宪逐步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之后,朝庭有意在引导舆论普及立宪思想,并大力发展民族工商业,开展教育、卫生等日常生活方式的革新;且不惜牺牲巨大既得经济利益、不惮引发列强压力开展禁烟事业;还花费巨资整备陆军、重建海军·····试图在最后关头挽救自己的命运、挽救自己统治的整个帝国和整个民族的命运。一方面,清庭这些不得已而为之的政治努力,不仅带来了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以及新事物、新思潮的大量涌现,也进一步触发了民族的觉醒和更多人参政议政意识,从京城到大西北的偏远县城,更多的人开始走出狭隘的家族主义的樊篱,开始关心国家的命运,甚至不少人第一次有了“国家“这个概念。——朝庭的开明举措和民间的积极回应,确实为中华民族、为统治者本身提供了一次历史性的契机。但是由于各种社会问题积重难返、新政事业牵一发而动全身,更因为政治改革的绝佳机遇已经错过,各项新政举措不但没能达到预期的成效,反而进一步诱发了各种社会矛盾的凸显。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新政的推进也增加了满清的生存危机感;对于清庭本身,则意味着统治危机将日趋加重。

政府权力未必一定就是个人权利的敌人,在人类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成功的君主立宪国家的政府权力比“臣民”力量还要弱小。但一场社会改革不论在本质上多么合乎时代潮流,多么具有“进步性”,一旦它侵犯了生存在其中的人民的切身利益,严重侵犯了他们的最低生存权,或者是与其价值观严重冲突,就势必引起下层人民的不解与对抗。

新政和政治改革一直是打着顺应民意、顺应时代潮流的旗帜推进的,并且在客观上确实推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地方自治被说成是为了人民的利益而举办,省咨议局被宣传为可以代商人和群众参政议政的地方议会雏形;新学堂传播着新的知识和理念;新型模范监狱也被广泛建设,在里面没有酷刑,犯人们甚至也有基本的权利,这在数千年的中国历史上闻所未闻;新军的建设则是为了对内保卫人民正当权利,对外抵御列强,警察是用来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与生活秩序······

在现实生活中,政府的一套说辞也都可以找到不少证据。清庭小心翼翼地安排“预备立宪”,一方面可以解释为当政者的保守所致,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改革者的政治谨慎态度。

但是,历项新政措施的推进都需要财政作基础。

上文提到财政危机已与扩军政策形成对立局面,而整个帝国的实际财政情况则是:1898年财政赤字1000余万两,与财政危机同时出现的是财政支出日益加大,各项改革都需要财改拨款。到1906年资政院的财政预算,朝庭岁入86696万两,岁出98135万两,赤字1亿1000余万两。就各省财政状况看,也大多支大于收。1905年湖北岁入包括所借外债1436万两,支出1649万两。四川则每年亏空250余万两。奉天、吉林、黑龙江入不敷出也非常严重。1905年奉天岁入980万两,岁出1340万两。吉林岁入480余万两,岁出650万两。黑龙江岁入290万两,岁出400万两。几乎所有的省份都受到财政匮乏的困扰,严重的财政赤字使“几乎没有一个地方官在论及财政问题时不用‘支绌’二字”。

但是也不是所有的地方税收都不足,在两江、闽浙、山东等一些刘飞扬控制的地区,税收还是不错的。特别是两江,中国最早发展起来的地方,一年的税收就有3亿6000多万两,但是上报给朝庭的数额只有6000多万两。虽然,朝庭也知道刘飞扬让人瞒报了,但不知道他瞒报了那么多,而且也不敢去查怕惹恼了刘飞扬,惹恼了新军。朝庭知道刘飞扬一直暗中给他的新军补贴。

但新政改““无事不需款,新法新器日多,非巨款不能集事”,朝庭决定加税于民。除此之外,清庭也无力安抚发生在其他领域内产生的对立情绪。

1906年6月18日的《民呼报》报道说:“自举新政以来,捐款加繁,其重复者,因劝学所或警费不足,如猪肉鸡鸭铺捐、砖瓦捐、烟酒捐、铺房最小之应免者,复令起捐。”

汉口的《公论新报》甚至发表评论直接攻击新政,指责它“仅仅是一个蒙蔽我们的弥天大谎,以此作为由头来经常榨取我们的财富而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南疆炼蛊三十载,世人敬我如敬神 全民成野神?唯有我百倍供品! 偷听女主吃瓜,竟躺成千古仁帝? 封神结束,觉醒签到系统? 西游:从娶妻开始无敌 圣子六岁,左手奶瓶,右手镇万古 万古第一剑 吟游诗人又幻想了 云养合欢宗圣女,被上门教导培训 晚年修仙被分手,人死了系统你才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