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清王朝的最后时日(一)(2/2)
5月14日,日本内阁召开会议讨论对华政策,决定:为日本的崛起创造有利时局,以许多方策划,使满洲现状得以永恒持续。
危急关头,京师的清王朝朝庭和湖北的**政府都想获得西方的支持,这就造成西方列强趁机向双方要价,毫无疑问,两方都会作出让步,这就预示着无论哪一方最后成为胜利者,都意味着国家利益受到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
但6月6日,刘飞扬在京师组织内阁后,迅速的中断与列强的谈判。宣称:中国的内政,中国自己可解决,并且中国的内政也不允许他国干涉。不管是朝庭还是南方的**政府都暂时不允许与外国签订任何条约,武汉兵变后签订的条约一律作废。任何一方遵守此规定,否则就不是**的问题,而是卖国的问题。同时,任何一个国家如何与何方签订不论什么条约都将被视为干涉中国内政,那它的华的利益也将无从保证。
刘飞扬果断的斩断了列强想利用中国大**的时局动乱获取利益的图谋成空。因为此时在中国刘飞扬的势力无人能及,而且就是把刘飞扬的实力放在世界上也不下于一个二流的强国。
对于武汉起义,立宪派人士们作出了激烈反应。他们害怕在如此复杂的时局下,没有人能控制起事的**党人,他们心中的天平又一次向刘飞扬倾斜。
而刘飞扬很好地利用了这一点,他派陈其昌为议和代表,让他至武汉约见孙中山,并一再嘱托:“你必告孙中山,我必尊重他的意见”。到了武汉,陈其昌在武昌与孙中山会晤,孙中山表示:“所谓南北议和者,依照现在形势,乃是刘飞扬与湖北**党要人之谈判,与国民党并无多大关系。我只代表国民党贡献意见,而不能保证湖北**党人必能听从之。”
但孙中山在致刘飞扬的电文中却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意见:“窃谓非宫廷逊位出居,无以一海内之视听,而绝旧人之希望;非有可使宫廷逊位出居之声势,无以为公之助,去公之障。在鄂及新军然如刘洪恩、林镇伟辈,必皆受公指挥。设由前敌各军以同意电请清庭,云军人虽无参预政权之例,而事关全国人民之前途,必不可相持为水火。”
张謇等立宪派人士也把江浙地方立宪势力活动的结果及时密告刘飞扬:“甲日满退,乙日拥公,东南诸方一切通过”,“愿公奋其英略,旦夕之间勘定大局。”
甚至最早请刘飞扬做“中国的华盛顿”的人不是别人,而是国民党人。6月2日,在上海国民党人所掌控的《神州时报》上刊登了海外华侨及留学生要求刘飞扬做总统的电报。6月6日的社论里更是奉劝刘飞扬勿再做“曾国藩第二”,而要做“中国共和国初开幕之第一任大总统”。
社会舆论对刘飞扬越发有利,刘飞扬也决定进行和谈。为了遵守承诺,表达自己的和谈诚意,他开始加紧向皇室“逼宫”。
第二百四十章清王朝的最后时日(一)
第二百四十章清王朝的最后时日,到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