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六章 惊天秘密?(2/2)
同时进来的还有秘书处的许一梅、刘一凡。
把信件给三人一看,大家立刻兴奋了起来。
一般性反映问题的来信,乔向文都是批示给秘书长和具体职能部门,案件方面的,大部分给了刑侦处。
可是,这封信,内容详实,而且又是走私违禁物品,本来该刑侦处去办,但是,既然信里那么确定,白兵他们为了敌特案件忙得晕头转向,他决定自己亲自来组织。
议着议着,马文明又去处里喊来了刘天健。
刘天健,本是南下三大队的队员,乔向文他们几个人自然熟悉了。
马文明喊他来,自然有原因。
原来,治安处根据工作特点,按条块和地段分类,所有的仓库一类的企业,自然也是他们的监管重点,而刘天健,正是治安处民警里专门管临江市区各家仓库治安保卫的。
小伙子岁,三大队在北平招人时,他专门从廊坊赶到北京报名,原是一名中学老师。
临江解放后,他随三大队一部分同志一起,充实公安力量,当上了了一名公安战士。
分到治安处后,别看他没有什么特殊的才干,但是小伙子非常踏实,寻思既然到了这个岗位上,那就得把工作做好,而要在把组织分配给自己的工作做好,先得把临江市区的道路摸熟,还要把临江方言学好,只有这样,才能和管理对象打成一片,为此,三个多月下来,三大队在市局的八十多个人里面,就他一个人能讲一口流利的临江话,咋一听,一般的人还真以为他是土生土长的临江人哩。根本不相信他是外地的,还有一绝的是,小伙子把临江的每条大街小巷都查摸得了如指掌,把每个企业的仓库位置倒背如流。
讨论了一会,乔向文拍板:
第一,刘天健利用工作之便,以安全检查的名义,最快度摸清这两个仓库的底细,初步核实来信的真伪;
第二,一旦在仓库中现破绽,马文明立即组织人员,对这两个点进行查封,捉拿相关涉案人员;
第三,为了在全市形成一个好的打私氛围,治安处行动的同时,邀请临江几家媒体的记者随军作战,借这个案件,在全市营造一个人人参与打私,人人支持公安的良好氛围。
刘天健一侦察,果然现了情况。
群众来信的第一个地址,经过反复核实,不知是举报人记错了,还是什么原因,历史上曾经是万达贸易公司的仓库,但是,在解放前不久,已经转让,现在原址还是一个库房,但属于一个饭店所有。刘天健以安全检查的名义,对饭店和库房的物资反复进行了核实,但还是没现可疑物资。
是举报人的信息不实,还是饭店已经转移了走私物品呢?
刘天健把情况及时汇报了副处长马文明,两人一合计,觉得暂时放下第一个,主攻第二个点儿。
天堂寨路,路如其名,这是一条位于小别山下的盘山公路。
刘天健骑着自行车,出了一身汗,好不容易才找到了9o号。
原来,这是一个面积不算很大的仓库,建在一块平地上,前不靠村,后不靠店,青砖红瓦,十分斑驳,房前一块水泥地,估计是供运输车辆的停放之用。
门口挂着一个牌子,和平区陶瓷厂。
在刘天健的印象里,和平区陶瓷长是一家国营企业,生意红火,报到公安局的仓库有两个,但都在山下,他都前往检查过安全。
这个人烟稀少的地方,怎么会又冒出一个仓库呢?
这个仓库,难道真的隐藏着惊天秘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