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一举成名(2/2)
距离这边比较近的人,有耳朵聪敏的,真真的听到了林迟诵念的诗,立马惊喜的或从椅子上站起来,或转过身来,一起惊喜的看着林迟。
“好诗!好诗!”
“不但表现了诗人的胸怀,还讽刺了对手不懂诗文,没有水平,认识不到诗人的才华!”
“佳作!佳作!”
“快拿笔记下来,快快记下来!”
大厅里距离较远的人,听到这边发出惊叹声,都往这边看来,那些站着的人,不少走过来,围在一起,不停的问,发生了什么事。那些听到的人,便把这首诗大声的又朗读了一遍。大厅里的众人听完,皆是不住的点头称赞,赞美之声不绝于耳。
有一个貌似只是过来凑热闹的,只有一两分才华的,附庸风雅之人,他问身边的人:“哎?!老兄,我听人曾说,这‘炉山’不是光秃秃的,只是一座枯山吗?山上寸草不生,怎么诗中却说――”
还未等他说完,被询问的那个人就迫不及待的打断了他的话,道:“你懂什么?这是说诗人虽然站在枯山上,但胸中却有无限美好的风景,这是一种境界!一种意境!你懂了吗?境界!意境!”
“哦,原来如此!”发问之人一副明白的样子,不住的点头道。
胡碧留不知林迟的底细,便闭口不再言语。胡通是真正打听过林迟的身份,知道林迟确实是一个不学无术之人,他不愿意相信林迟能有如此的才华,他仍是疑惑的道:“这首诗,不会是从哪里听来的吧?!”说完,胡通就后悔了,一般能写出如此好的诗文,怎会轻易地送给别人,图做嫁衣,为他人增光添彩。
“呵呵。不相信是吧。”林迟有些得意忘形的道。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好!!”
“好词!好词!”
“好词啊……”
不少人兴奋的啪啪啪,鼓起掌来。也有一些人还沉浸在词赋的意境之中,不断的喃喃自语,吟诵这首词赋,待想明白词赋的妙处,也都抚掌称奇。
大厅里忽然安静了几秒钟,然后呼啦啦,一大帮人把林迟围住了。
“敢问这位兄台的大名是――?”
“公子,公子,您师承哪个门派?”
“公子可取得过功名?”
“公子年方几何?可曾婚娶?”
“公子……”
林迟被面前的突然情况,吓了一跳,心道,坏了,坏了,出风头出过头了。这么多人,这么多问题,可别一不小心露了馅,自己的身份泄漏了,惹来不必要的麻烦。三十六计走为先,我闪!
林迟推开众人,挤出来跑走了。蹬蹬噔下了楼,跑到楼下,拉开正在观看自行车的一堆人,扶起自行车,就扛到外面,这时候也不觉得自行车重了,出了奉贤楼,摆腿上了自行车,急急地骑着远去了。
潺王与陶子虚随众人正看着眼前稀奇的铁架子,咂舌称赞议论的时候,身体突然挤开,那人速度快的,就连身边的侍卫都来不及阻止。见来人行色匆匆,嘴里不听的嘟嘟囔囔,然后扛走铁架子,跑到楼外,又坐在铁架子山,稀奇古怪的走了。
两人相互看看,不明所以。随即又看到一群人从楼上涌下来,穿过一楼厅堂,跑到楼外,抬头踮脚,看着远去的那个怪人,指指点点,不停的议论。两人顿感奇怪,便也跑到楼门口,抓住一个跑出来的书生,询问发生了何事。被询问的那名书生,兴奋冲冲的喷着吐沫星子,喋喋不休的大讲特讲,刚才发生在楼上的事情。
潺王与陶子虚听完,也是称奇不已。又细细品味了几遍刚才那个稀奇之人作的诗词,潺王伸出手掌,动动手指,示意侍卫凑近听令:“你赶快去查一下刚才那个人的底细,待查到后,立即报与我听!”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