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笔:设备-2(2/2)
我的叹气声中没有答案,既然已经走上了别的路,也没有回头的机会,我无法肯定自己在2007年能够再那个学院中就读大学,不过我知道,今年这所无比年轻的学院……嗯,现在还没出现,它要到7月才开始筹建呢!现在的紫峰山下,应该还是山区吧!那么,是不是要找个时间,去那里看上一看呢?
思索着这个问题,公车已经开到了洪阳。洪阳是普宁的老市区,有句话怎么说呢?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虽然用来描述洪阳,那是过了点,我只是不爽小部分洪阳人对其他镇人的蔑视眼光,受不了他们自以为是的高人一等。
过了洪阳,就是我一辈子也没来过的老家——大坝!我家姓吕,祖籍不在南溪,而在大坝。然而到底搬出去的时间实在太久,要追溯到爷爷的父亲,因此,不说是我没到过老家,连父亲也从没去过。
“爸爸,老家在哪里呢?”我问。
老政府有点好奇,毕竟在这一世我是第一次搭车来流沙,93年普宁建市时,是弟弟跟过来,不是我:“你知道这里是大坝?”
“猜的,这里真的是大坝吗?”
“是啊!我们吕姓是籍贯在大坝上村。”
“那现在要经过上村了吗?”
“上村不在这里。”
老政府似乎不想多说,我也就不再问什么。我们有不回老家的理由,老家不仅没有房子,也没有亲人。
大坝两条天桥还没建好,忽然省道来到了第二个大圆,车子往右边一拐,这里就是池尾,现在还是一个镇,不久后就变成了流沙的街道办,从此流沙撤镇设区,政府人员说是市民习惯了把流沙叫成流沙区,而这,也成为了全国所有县级市中,唯一一例敢公然设区的。国家规定,县级市不准设区,然而普宁向来不服揭阳管理,这一个设区,就是打响了普宁和揭阳的拉锯战,到了我重生之前,也还是没结束,堪称全国仅有一例,导致从头到尾,没有任何一个普宁人愿意把自己当成揭阳人!“你是哪里人?”“我是普宁人?”“普宁属于哪个市的?”“普宁就是普宁市?”“普宁不是属于揭阳的吗?”“普宁是普宁,揭阳是揭阳!”对啊!大家都是潮州府八邑之一,地位平等,揭阳你何德何能来管理普宁?你管理普宁这么多年来,又带给了普宁什么?
公车在华侨医院对面的小车站上停了下来,这里也是南溪车的终点站,零零星星几辆车,完全没有日后大车站的规模。
下了车,一样能看到对面的华侨医院,我经不住内心的怀疑,问:“哪个真的是华侨医院?”
老政府很是疑惑我的问题:“有什么……”
视力超级好的眼睛清晰地看到了几个字,我摆摆手,道:“没什么。”
其实不止是华侨医院,举目四望,现在的流沙,给咱的感觉就是破!房子老套,街道崎岖。我在内心中默默为自己强调:“不要将1999和2010对比!”
“爸,先去进货,还是去买电脑?”我问。
“去进货,待会去你二姑丈那里,问问他知不知道哪里有买电脑。”
这个方法很好,如果我同意,那么我就是没脑!“不不,别去二姑家了。我怕去了,待会电脑肯定买不成。”废话!二姑家境富裕,肯定是知道电脑是啥玩意,啥玩意?烧钱的玩意!要是能同意你买,那就怪了!而你如果说是儿子写文章赚到了钱,还说出了金额,虽然表示有能力买,但是少不了显摆的意味。没必要为了一部破电脑,影响了亲戚间的和睦。
就算我有点想得太远,也要想办法防患于未然。
“为什么买不成呢?哦,你是害怕你二姑也不知道吧!”
我摇头不再说什么,跟着老政府先去进货。
家里是五金行业,五金就是金银铜铁锡,成为金属器具的简称。这一次来流沙,要拿一些刀回去,还算是比较小型的进货。我记得以前进货时,父亲是跟一个开拖拉机的朋友出发的……
挑好了刀具,也不过才10来斤的样子,付款之后直接找个袋子用手提就可以了。这样一路上,根本不怕谁不长眼的慕名前来打劫。
“到哪里去买电脑呢?”老政府自言自语着。
不知道哪里有得卖?容易!到了市区,你不知道买什么要到哪里时,可以随便找一辆计程车,司机绝对知道。可是这个时候的流沙,计程车是一辆也没有!那么,退求其次,三轮车总有吧!于是,我把方法告诉了老政府,老政府点头同意,这年代,用来拉人的交通工具除了汽车就要算是人蹬的三轮车了。谁家要是出门能坐上三轮车都算是很有钱了,要是那个孩子坐在上面被我们这些小孩看见的话,我们都会羡慕的要死,甚至会崇拜起他来。是的,特殊的年代,总有着那些无法理解的特殊崇拜。
我在路边上边走边看,不挑那些人力的三轮,因为我受不了车夫在骑车时候时不时擦汗的动作。最后问了好几家,也没人知道电脑是什么,我不得不问:“哪里有集中买电子产品的?”这下子有人知道了,于是,他做成了我这单生意,用三轮摩托将我们从城北拉到了城南。
流沙到了2010年也没聚集出一个电脑城,但是听说城南有很多家在买电器的,估计到时候问问,还是能找到电脑铺。
这一问一找,就花费了半个来小时,总算在别人的介绍下,来到一家大概有1.5个铺面大小的店家。我从外面只需一眼,判定确实是卖电脑,因为,他门顶挂着个大大的键盘,似乎像个招牌。
试问,除了卖电脑的,谁那么无聊拿着键盘当招牌?当然,某些专门卖键盘的除外。
老政府看到这家店几乎能用门可罗雀来描述,似乎连鬼影都不想来,所以犹豫了:“怎么那么冷清啊?不如找别家热闹点的。”
听到这句话,我想不笑出来都难,哪怕是黄金装机潮,也没见过哪家电脑铺摩肩接踵的!放在99年,一家电脑铺能卖出一部电脑,起码就赚了两三个星期的生活费了;何况,很多电脑铺有时候都是代理商,电脑都是代理商放过来销售,连本钱都不用。那么有人可能会问,电脑铺到底卖的是什么?我告诉你,卖的是配件和修理。
“不必了,先进去看看吧!”虽然店面不大,但在这个年代,只怕应该是流沙中排名前几的大块头了。
老政府带着我从大“键盘”下走了进去,里面的有个玻璃柜台,柜台里是内存、显卡和硬盘。一个微胖约莫三十来岁的青年,正坐在电脑钱敲敲打打。这副场景,在没见过电脑的人眼中,是很不可思议和不可理喻的,因此老政府有点皱眉。而我呢?却感觉到非常亲切,曾几何时,哥也这副德行……嗯不!哥还要比这个青年强悍,因为哥有时候连上衣都不穿。
青年似乎堕入电脑之中无法自拔,连大票生意上门都不顾。
老政府等不下去,开口道:“陶家啊!陶家!”“陶家”在潮汕话中,等同于“老板”,这个词相当古老,流传于80后之前的人们嘴里,后来被“老板”替代。“陶家”相传来自陶朱公,也就那个传说跟西施有染,勾践富国后,却开溜跑到南方做生意的那位范蠡,他是公认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大商人,因此后来人只要是做生意的,都以“陶家”相称,又渐渐演变出了“头家”一词。所以,请不要小看潮汕话,很多潮汕话都有几千年的典故,解释起来比文言文还恐怖。
叫了好几声,青年陶家终于返魂,转身看到原来是有客到,连忙站起来:“莫(不好)意思!莫意思!你爱买什么?”
老政府也是一愣,忽然发现自己忘记了什么:“买……买什么呢?”他把视线,转到了我身上。
“买电脑。”我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