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笔:鲜鲜-1(1/2)
少年作家的名头始终要来没什么用,专业枪手才是目标。
――摘自《吕某人名言录》
《我来自潮州》这部片子告诉我们什么呢?
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汕人(我不想讨论“潮汕人”与“潮州人”的区别,我只知道我们是说潮汕地区的方言),潮汕人不论是何背景、有何资质,只要立定志向、努力向前、不怕难苦,有朝一日定能出人头地,踏上成功道路。潮州民系虽然是广东三大民系之中所占人口比例最少的民系,却是中国南方乃至全球华人界最具影响力的民系。当然,三千万的海内外潮汕人中,真正能出人头地并且留下历史印记的,到底是少数,更多的人,倒在了通往成功的路上。
有人将潮汕人认为是“东方犹太人”,可是潮汕人又有多少人理解到这个词对于潮汕人而言,根本就是贬义词!是代表了一大段不堪的历史!我们很多人总对此称呼也沾沾自喜,这是因为严重缺乏对这个词汇历史来由的了解。犹太人是很厉害,但是犹太人的命运却很凄凉,不信,你可以去算算希特勒杀了多少犹太人。而同样的,“东方犹太人”这个词的背后,有一段让人发冷汗的类似西方反犹排犹的排华运动!上世纪初,泰国国王MahaVajiravudh署名Asavabahu,在文章里将泰国境内的以潮州人为主的华人对比犹太人,说潮汕人更犹太人的共同点是:人数少却吃苦耐劳善于经商,同时掌握着其经济命脉。你说,控制一个国家经济命脉的是外国人,这对这个国家而言,会是好事么?想一想,如果在中国,经济命脉被美国人控制,那么这里还能叫做中国么?因此这篇文章充满敌意,对以后持续一段时间的排华运动产生不少影响。虽然,泰国算是东南亚所有猴子国里面唯一一个对华友好的,但这只能保证华人在泰国没有造成太大的伤害,东南亚其他国家排华运动没有这样的好运气,都是带着血与泪,如印尼的“排华运动”(华人以客家人为主),柬埔寨的“排华运动”,越南的“排华运动”……台湾著名歌手侯德健有一首歌叫《潮州人》,就记述了潮州人在越南的“排华运动”所遭受的苦难。你说,这样一个带着血和泪的蔑性称呼,我们潮汕人有必要去沾沾自喜么?这就好比拿破仑的那句话:“中国是东亚睡狮,她醒的时候将会震惊世界……”我们连后半句也还没来得及看就直接喊着好!焉知,人家的后半句才是重点!那后面半句是什么呢?是“幸好她还没有醒,那就让她永远睡下去吧!”拿破仑本意并非是赞扬中国而是在嘲笑中国,而中国人却把这句话奉成了真理。我们啊!要深刻一点来理解历史,不要人云亦云!可悲的是我们中学的历史课,全部都是分数课,讲是连常识都不算!
“东方犹太人”这顶光环,其实对于潮汕而言是一种沉重,也是一种鞭笞!如果我们继续冷漠于政治不积极参政的话,那么不论在什么语言为主的世界里,潮汕人再富有也只能是肥羊,结局就是养肥了可以待宰。
注意力转了回来,还是看这一部《我来自潮州》。虽然说的是潮汕人拼搏的故事,而故事也等同于是同一坨牛粪开始的,但是里面包括主题曲在内,也就出现两句潮汕话:“我是潮州郎”――主题曲,“胶地人”――好几集都有。
还记得当初在大学时,我下载了整部片子放在宿舍里看时,大家一边看着一边也还一起喊着:“胶地人!胶地人!”问题是一起喊的人,都几个明显是外地的,不怎么像是“胶地人”。
主题曲是《胜利双手创》,调子参考《爱拼才会赢》,属于白话歌曲,全歌只有一句潮汕话。我曾经去查过唱这首歌的到底是何方人士,因为他唱过白话,也夹杂过潮汕话,偶尔还唱普通话,更多的却是台语,让人根本摸不清他到底属于哪里人。后来资料表明,歌手是叶振棠。啥,不认识?82年《大侠霍元甲》主题曲《万里长城永不倒》就是他唱的。别跟我说什么周杰伦周伦杰的《霍元甲》,跟他的前辈们相比,小周根本唱不出内涵!不过,叶振棠确实是粤语流行曲的实力派歌手,在七八十年代,他基本上还算是亚洲电视及无线电视两家电视台的电视剧主题曲御用歌手。有人形容叶振棠是香港主唱最多电视剧主题曲的歌手,这话半点不假,《我来自广州》、《南海十三郎》、《少年英雄方世玉》、《杨家将》等等曾经辉煌过的电视剧的主题曲,全是他的声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