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章 铿锵北进(2/2)
随着大军逐渐的深入落日大草原,出现的胡人斥候、侦骑也渐渐地多了起来。为了做到‘假戏真唱’,汉军也早已经放出了自己的斥候、侦骑的同时,也对经常出现的胡人斥候、侦骑进行了清理和追杀。当然,在不让胡人的斥候、侦骑太过靠近、以免被探听到汉军的真实情况的前提下,还是主要的采取了‘追杀’的办法。
所谓的‘追杀’,还莫不如说是‘驱赶’。而‘驱赶’的目的,就是要让胡人的斥候、侦骑仿佛十分狼狈的逃得性命、返回去之后,把探听到的、汉军所故意造成的虚假声势回报给胡人的首脑们,借以来迷惑胡酋们的视听。让胡酋们错误的认为:兵出五原的汉军‘如假包换’的、绝对是汉宣帝御驾亲征的主力大军。
大军的进军途中,随后也因彼此相向而行、距离成倍的缩短而遇到了出使返回来的陈汤所率领的大汉使节队伍……。
那日匈奴新锐、左大都尉郅支为了避免节外生枝、担心引起已经开始御驾亲征的汉宣帝的恐慌,及时的阻止住了匈奴大单于壶衍?欲对身单力孤的汉使陈汤的‘发威’;也使陈汤避免了一次可能要发生的、实现已经有所心理准备的羞辱。
仿佛像是‘见事不好、赶快溜之乎也’的陈汤、‘好汉不吃眼前亏’的聪明的顺势退出了匈奴大单于的金顶大帐以后,马上也就有匈奴单于庭的所属官吏对他予以了接待。
其实,无论是任何时代,国与国之间、或是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使节往来还是要受到相当程度上的礼遇的。何况,现在汉、胡两族之间虽然陡然交恶的大动刀兵,但考虑到战略上的需要,其实负责接待事宜的匈奴单于庭的所属官吏也早已经得到了单于庭的上层为了‘避免节外枝’的暗示:要尽可能的安抚好汉庭使节。
至于当年老苏武之所以在草原大漠牧羊十九年、遭了那么多的罪。一方面是由于当时的大汉帝国已经同匈奴彻底的决裂、并常年的在进行着无休止的大战,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老苏武过于强硬的遵循着身为大汉使臣的操守、且严词拒绝了十分欣赏他的才干的当时的匈奴大单于的招揽。因而,当时的匈奴大单于才在恼羞成怒之下把老苏武放逐。自然,这其中也有想让老苏武在忍受不了苦难的情况下、能够回心转意的归顺匈奴的想法。
当时,事实上已经饥肠辘辘、疲惫不堪、之前却还要强行的保持着大汉使臣形象的陈汤,被接待者予以安置、并进了些饮食之后,随后也就马上得到了匈奴一方正式的回复:确定了匈奴大单于壶衍?与大汉当朝帝王汉宣帝在匈奴旧单于台会晤的准确日期。不言而喻,匈奴大单于壶衍?一定是接受了郅支等的规劝,考虑到还可以获取到更大的要挟筹码、贪婪的攫取到更大的利益的需要而做出的决定。
随后,陈汤在群胡环绕的状态下熬过了一夜,隔日也就率领着使节队伍、车驾走上了返程的路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