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绍败公孙(1/2)
公元191年春三月,刘和复又起兵讨伐公孙瓒为父刘虞报仇,袁绍随之响应。于是,袁绍刘和公孙瓒三家军队又对峙于磐河之上,界桥境内。
相据半月,公孙瓒连败几阵。无奈之下,公孙瓒急往襄平发书,招往援辽东的赵云引白马义从速归。赵云回来后,北平局势有所好转。
进入五月,天气异常炎热。界桥毗邻磐河,地气潮湿,三家军中皆出现传染性极强的皮肤病。为此,各自罢兵。
至八月初,天气终于转凉,公孙瓒为求尽快解决幽州之事,派其弟公孙越往袁绍处求和。
袁绍接见公孙越后,公孙越对袁绍说道:“此次战事起因乃是私怨,吾兄欲与刘和决战,使彼此恩怨彻底了结,望袁公念及前者朝中与我两家和解之宜,不要再插手此事。作为答谢,待吾兄打败刘和之后,愿将刘和所控幽州地区赠予袁公,不知袁公意下如何?”
袁绍闻言,有些踌躇,没有立即答复,教小校引公孙越下去休息。而后,问早立在侧的许攸道:“子远意下如何?”
许攸答道:“此公孙瓒自设趋虎吞狼之计,主公自然要将这份大礼照单全收啊!”
袁绍闻言,问道:“什么意思?”
许攸解释道:“北平军主力仍在,况且战力不俗,我们与刘和两家军队夹击仍不能全胜,说明公孙瓒尚不可灭。而今看来,公孙瓒必因某事,想速速解决北平战事,所以才派公孙越来此求和,提出缓兵之计。他是想要与刘和决一死战之后,再来对付我军。那我们便将计就计,假意与他和解,暂且退兵,教他去与刘和拼个你死我活”
袁绍闻听至此,打断许攸道:“若是公孙瓒胜了,必然不会将刘和之地与我。而今仅凭北平,公孙瓒已然可以抗拒我与刘和两家之兵。彼时,让其占了整个幽州,那我们还如何图他啊?”
许攸闻言,大笑道:“主公多心了!而今观之,公孙瓒已经心急,方寸大乱,其与刘和决战之时,莫说不能全胜。就算胜了,也会是惨胜犹败。为此,我军假意撤退,实则严阵以待,待其出现破绽,务求一击即破!”
然而公孙瓒为何会心急呢?主要是因自公元190年四月便起兵与刘虞大战的北平,存粮已然不多。今年天热大旱,夏卖欠收,公孙瓒军中的司马盘算了一下。若是再这么僵持下去,北平的粮食都不足以支持到来年三月。为此,公孙瓒方才心急,打算速速决战!
袁绍闻言,点了点头,教人复又找来公孙越,答应了公孙瓒的请求。待公孙越走后,袁绍便开始撤兵返回南皮了。
得知袁绍真的撤兵之后,公孙瓒大喜,开始布置与刘和的决战。
公孙瓒令其弟公孙越及堂弟公孙范领两万人马据守易京大营;教渔阳太守鄢丹领大将单经引五万渔阳军,从渔阳出发,绕道据于磐河以左的蓟州军后,发动袭击;公孙瓒则自领十万大军,教赵云为先锋,往刘和的蓟州大营进发,打算会同鄢丹的渔阳军,对蓟州军形成合围之势,一举歼灭!
刘和闻报袁绍撤军,公孙瓒两路大军前来夹击蓟州大营,大惊失色。
乌丸校尉阎柔谏曰:“主公莫慌,公孙瓒此来看似凶猛,实则破绽甚多。两路分兵虽然可对我军构成合围之势,但却给我军以各个击破的机会。此外,易京空虚,北平军头重脚轻,随时都有被袁绍偷袭的可能。为此,主公当先发书乌丸及鲜卑左番,教请两处引兵相助,袭击渔阳军后方,末将则请令前往迎击渔阳军。此间,烦请主公据守蓟州大营,不出一月,我必引得胜之师回援主公!”
刘和闻言,复又大喜,依阎柔之计,一边发书乌丸及鲜卑左番求援,一边派阎柔迎击渔阳军。
乌丸峭王(柳城大败,蹋顿身死,难楼、苏仆延带残军投鲜卑,乌丸族内另一较大部落“峭”的首领自立为乌丸王,史称乌丸峭王。通过几次战斗,我对乌丸的体制大概有所了解,他们一般需要两个领袖,一个是精神领袖“单于”,一个是军事领袖“王”,有点类似日本幕府时期的“天皇”与“将军”,只是“单于”要比“天皇”的权力稍大!)同意了刘和的请求,率其部落三万余人及鲜卑左番右贤王派来的骑兵七千余骑,从身后包抄鄢丹所率的五万大军,同刘和派来迎击鄢丹的阎柔,对渔阳军形成了反包围之势,于鲍丘大败渔阳军,斩首二万余,渔阳太守鄢丹战死于乱军之中。因归北平之路被截,大将单经引残军向西突围,至涿县时,仅余万人。虽然侥幸得脱,但在一无粮草、二无救兵的情况下,没有办法的单经只好引残军往晋阳,出得雁门,投靠张燕所领的黑山军。
九月中旬,阎柔和乌丸峭王果然在不出一月之内,引着得胜的联军往援蓟州大营。闻知公孙瓒渔阳兵败,五万渔阳军全军覆没,而且十万主力部队被刘和死死拖于磐河以左后,袁绍大喜。当即听得许攸之言,亲率三万轻骑,驰袭公孙瓒的易京大营。
留守易京的公孙越闻袁绍引兵来袭易京,出营大骂袁绍背信弃义、卑鄙小人。奈何咒骂也是枉然,在袁绍三万精锐骑兵的冲击下,两万留守易京的老弱残军被一击而溃。公孙越死于乱箭之下,公孙范领残部投降。
为了安抚降军之心,袁绍委任公孙范为“南皮司马”,教其带领北平降军在冀州军的“保护”下,撤归南皮。而后,袁绍又迅速向易京增兵三万,引六万大军往磐河以左,协同刘和夹击公孙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