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黄天不复(2/2)
尤其戍守东营的朝廷大军,在听闻刘辟领人冲击刘岱的中军后,为了保存实力,杨奉竟是只命自己的人马稍微的掩杀了一下,便放龚都的人马逃了过去。
吕蒙这边虽是遇到一些阻力,但在拼了命的情况下,吕蒙可谓把紫金刀舞出了境界、舞出了神韵,“天女散花”一般的带着手下人,生生杀出一条血路来,冲出了包围圈。
冲出来后,吕蒙见中军那边杀声仍是大起,知道刘辟必是被困住了。于是,吕蒙与逃出来的八千人(一般的突围战,突围出来后能剩一半人马已属不易,可谓成功。吕蒙的一万人竟是剩得八千,实属不易之中的不易,成功之外的成功!)喊道:“愿意同我回去接应主公的留下,不愿意的自行散了逃命!”
喊罢,吕蒙转身舞刀复又往刘岱的中军方向杀去,那八千汝南子弟竟都是义无反顾的跟随而去,又杀了回来。
其实此次突围,刘辟抱了必死的信念。因为刘辟自知伤势不轻,现下自箭伤处流出的已不是鲜血,而是脓水,即便跑了出去,也是跑不远。因此,刘辟为了不使自己拖累龚都、吕蒙,方才要分兵突围。而且当吕蒙要与自己相随时,刘辟更是出言反对。尤其临当突围,从不以太平道主自居的刘辟,当先喊出“太平道主刘辟在此”,就是为了吸引刘岱军的火力,给龚都、吕蒙创造突围的空间。所以刘辟这人无论是作为朋友,还是作为主公,都没二话可说,只能说“RP”太好!
然而人品好毕竟不能当饭吃,刀枪总是无眼的,两阵对敌,敌人可不会管你的死活。
见得刘岱军越聚越多,将自己的一万来人包了粽子,刘辟知道已然得计,“舍己为人”的计划已然成功一半,剩下的一半就看龚都、吕蒙能否冲出去了!
然而龚都、吕蒙都冲出去后,吕蒙却是“死心眼”的又杀回来救刘辟。见吕蒙突围的东面杀声渐稀,刘辟本是高兴;不想一会之后,又是杀声渐起,尤其离自己的位置越来越近,刘辟心内“咯噔”一下,知道不好,吕蒙可能又犯佞了。
知道了吕蒙来救自己,刘辟心中好似五味瓶被打翻一般,不知是什么滋味,看着身边的将士一个个的倒下去,刘辟知道现下想要救人的话,只有自己去死!
忘了忘黎明前,透着金光的黄天,刘辟不再有丝毫的犹豫,宝剑反举,置于颈上,喊了一声“兄弟们,投降!”,便将宝剑狠狠的向自己的脖项切了下去。
锋利的剑刃很是容易的便即割破了血肉之躯,刘辟的颈血迸于身前三尺,在失去意识,栽倒于马下之前,刘辟微微的笑了一下。
刘辟对于生死的淡然,着实令人钦佩。对于刘辟死前的一笑,是为自己得到了解脱而欣慰,还是为即将就能见到张嫣儿而高兴,就和张嫣儿死前的笑一样,已是没有人会知晓了!
刘辟死尸栽落马下之后,身旁的汝南军皆是惊得呆了,待反应过来,想起刘辟死前“投降”的命令,纷纷弃械投降。
刘岱还算仁义,没有赶尽杀绝,留投降的汝南军做了俘虏。
刘岱手下高览见刘辟身死,急忙下马,来至刘辟死尸近前,将刘辟的脑袋割了下来,上马托于手中,号令汝南军道:“刘辟授首,降者免死!”
兖州军闻得高览号令,纷纷仍在抵抗着的汝南军高喊“降者免死!”。
外围的吕蒙闻得兖州军震天的喊声,本是不信刘辟已死,但包围圈中渐息的杀声,是吕蒙不得不承认这个事实。
看着自己身边的将士也是一个一个的倒下去,包围刘辟的兖州人马向自己的方向裹了过来,吕蒙将即要迸出眼睑的泪水憋了回去,吼了一声“撤”后,飞马舞刀复又向包围圈外冲了出去。
吕蒙复又冲回来救应刘辟的八千人马,被兖州军追袭了半日之后,死的死、散的散、降的降、逃的逃,彻底甩掉兖州军的追击后,吕蒙身边不过百骑。
一万块钱花了一百块钱买东西,和一万块钱花的只剩下一百块钱的心情是不一样的,吕蒙此时心中的悲愤已经到了无可复加的地步。
定了定神之后,吕蒙想起刘辟突围前的话,与手下仅余的百人说道:“大家各归乡里,逃命去吧!”
吕蒙身边的一个黄巾将领上前与吕蒙说道:“将军,主公临突围前,不是教我们往雍州会聚吗?”
吕蒙看了看那将领说道:“而今主公已是不在了,还去雍州寄人篱下做何?想来王成若是真与主公笃厚,岂会知我汝南有难,却是见死不救?求人不如求己,我吕蒙一定要靠自己为主公和死去的将士们报仇!”
那黄巾将领闻言,本是要行反驳,但吕蒙说完之后,已是策马飞驰而去,将那百余汝南残军丢在了当地。
那黄巾将领见状,只能无奈的摇了摇头,真的教大伙散了!
吕蒙在飞驰的马上,路旁的景物像过电影一般从眼前飞过,吕蒙的脑中却只有“报仇”二字和关羽、袁术、刘岱三人!
为了“报仇”,在接下来的时日中,吕蒙漂泊无定,做过“强盗”,也做过“刺客”,最后流落到庐江,方为庐江太守陆康收留。这些都是后话,此处暂不细说。
刘辟为之所灭,吕蒙仅有百骑逃生,突围的汝南黄巾众仅剩龚都一个“好人”。
按着刘辟先前的定计,龚都遣散了手下之人,狠狠的回望了几眼汝南,带着刘辟突围前交给他的油纸包裹和托付,往雍州而去。
正所谓,树倒猢狲散!刘辟所领汝南黄巾势力的败亡,为死而不僵的太平道彻底的划上了句号。自此之后,黄巾势力彻底退出了东汉纷争的舞台。虽其后还有以黄巾众自居者,但其行为已不能构成策动天下的作用。
自公元184年到194年的十年中,太平道经历了“发生”(南华老仙授张角天书)、“发展”(黄巾众遍及天下)、“发狂”(黄巾起义)、“发病”,最后不治身亡的全过程。
对于事物发展的普遍性,我不想多说什么,但对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性,作为笔者,我还是要感慨一番。
《三国》中,刘备到得汝南,给汝南的黄巾众带来了无尽的灾祸;而《本纪》中,刘备到得汝南,仍是未能教汝南黄巾众逃出生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