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漳州(1/2)
王宅的丫鬟春梅这一日多少有点好奇。县丞老爷从外面带回来一个后生,蓬头污面的。听老仆孙老伯说还是刚从大牢里提出来的。王宅里一向只有家主和小公子,孙老伯夫妇和自己应付的过来,用不着从外面请人进来,再说了也没有从牢房里往外请人的。老爷还让自己和孙婆婆收拾了花厅外的一间倒座房与他,真不知老爷留这个人干嘛。
这妮子心里埋了这许些疑问,所以当天晚上她提水时路过东厢房时,听到老爷和夫人议论起这个人来,不由得驻足偷听。
只听得夫人坐在梳妆台前,便卸妆对王时和说:“官人,好生怎第带个外人回府,听人说他还是囚徒”。
王时和笑道:“娘子啊,你也知道过些日子,我就要奉旨前去吕宋。这个人通晓吕宋夷语,带在身边交通也方便。再说,我见这个人长的白胖,双手上下竟无一茧,也不似个下等人家出身,留在家里无妨。”
夫人又问:“你既然要带他到吕宋公干,把他留在县衙中吏舍便是,何必非要带回家里来”。
王时和帮夫人抽掉头上的银头钗说:“你看海澄县虽小,却有小苏杭之称。这城里城外有多少富贾贵商。但他们这些的富贵都是从何来?哪个不是地上地下的往返贩货于南洋之间发得财。你跟了我几年,却没享受几天清福。这一根银钗子,还是接你进门时给你买的的呢。此次去漳州领命去吕宋前,龙知县曾与我私下相商。他说海澄县防馆同知赵大人是他同年,私下交好,可以搞到贩海的船引。他也知道我在广州府读书时有一个义兄叫黄康,现在在吕宋那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此次去吕宋,一来是公干,二来也是看能否再寻得这位老友,找个门路。龙知县与我合计,日后我们俩家拿出些本钱,找个可靠船家,也做这贩海的生意。只是龙知县和我都是官场上的人,不便出面,需要找个人来打理。我见李乐水这个人是孤家寡人,在海澄没啥藤牵蔓连的,又通夷语,倒是不错人选。所以多下点本钱笼络他,大不了把春梅许给他,让他做了我们王家的人,日后也好为你和小宝娘俩赚一笔家业。”
夫人在灯下轻嗔道:“呸,春梅可是我从娘家带出来的人,你舍得,我可不舍的”又转而抵语“我也不图你什么家业,只求菩萨保佑,让你和小宝平平安安,一家人过的快快活活,还要什么金钗银钗……”
在窗外偷听的春梅听到“把春梅配给他”这句话后立刻羞得面红耳赤,不敢再偷听下去,慌忙一路小跑的回到自己房里,是夜辗转半宿方睡。
=============================分隔线=============================
第二日,王时和又把李乐水叫到了身边。他拿出了那本世界地图册交还给李乐水,并小心嘱咐:“这本书本是你之物,就还交还与你妥善保管。切记此书虽是番外物,但其中语多荒诞不经,万不可在人前轻示,以免好事者告你个谍侦宇内,心怀不端的罪名。”
李乐水心存感激地谢了又谢。
王时和又问道:“此番我去吕宋,思量带些货物随船去贩卖。你久居海外,以为带何物去交易合适?”
李乐水当然心中也不甚清楚,只能凭借着对古代丝绸之路的印象作答:“外夷多爱中国的瓷器和丝绸,瓷器虽利厚,但我们此次是官方行动,带多瓷器难掩人耳目,上下也不方便,倒是丝绸易存易放,小人之见,还是以携带丝绸过去为上”。
王时和赞许的点了点头。又对李乐水说,今日春梅要去漳州城内去采办些丝绸和生丝,你和孙老伯陪她走一趟,也便你熟悉下中土风情。
李乐水出了院子,孙老伯早已套好马车在外等候,不多时,春梅也从院中出来。这是李乐水头一次见春梅,这姑娘十五六岁的光景,生的一副好摸样,高挑身材,柳叶眉,鹅蛋圆的脸蛋。只是有点怕生,一双俏眼始终盯着自己的一双小脚的脚尖,不敢抬头看他。
春梅上了马车,李乐水和孙老伯坐在车头,这便往漳州府赶去。待到马车上了路,春梅才敢抬起脸来,偷偷的透过帘布打量李乐水,只见他略高于寻常人,微胖,面貌虽不秀气看上去倒是透着忠厚。只是他头上那寸许的短发,让春梅抿嘴想笑、化外人士就是化外人士,这头发剃的倒似个刚还了俗的和尚。心中正念到“还了俗”,春梅不禁又想起昨晚偷听到的老爷要把自己配给他的话来,腮上飞起俩朵红云,把脸扭到了别处,不敢再去想它。
孙老伯熟门熟路,一路驾着马车来到漳州府。过了漳州府南门通津门后,就来到热闹南市街,在一家熟络的绸缎店门前停了下来。福建省人多地少,又多是瘠薄山地,本是种不得桑,养不了蚕。但是自古福建沿海几处海港,都是通商大邑,丝织业发达。漳州府周围县郡多从江浙和四川购来生丝,再织造成绸绢等出售,所以南市街一条街上倒是开着二三十家绸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