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觐见2(2/2)
这时,一个皇帝的心腹小太监,送上了一碗盖碗茶,请王家三少爷饮用。
他也微笑着对小太监示意谢谢,接茶碗时,小太监的手心里,也被悄悄地塞进了一张银票,小太监眉花眼笑地对王致鸣点点头,立即垂手躬身地退到一旁,去做他的“眼观鼻、鼻观心”的功课去了。
光绪皇帝也对这些“宫里的规矩”,是知道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也看得一清二楚。他对王家三少爷也对这些官场、宫里的规矩是烂熟于心,表现出轻车熟路,心里不由得一阵默默喝彩,暗自点点头。
殊不知王致鸣这只是“入乡随俗”、“身不由己”的应酬而已,如果被王致鸣知道光绪皇帝还在心里“喝彩”,不知道王致鸣会有多么的失望呢?
其实王致鸣的内心里,是相当地反感、厌恶这些恶习的。
中国历史上的许多事情,就是被这种宫廷、官场恶习给耽搁了,官场的风气也就在这种看似只是一些“行贿”、“受贿”的简单行为中,被逐渐腐蚀、败坏,官员的伦理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以及社会价值标准和体系,也就在这种“貌似”的小事情中,被逐渐地扭曲、摧毁,这样的官场和里面的官员,还能尽心尽力地去认真做好自己职责内的事情吗?
“瑞之,先喝口茶,润润嗓子,我们好说话。”光绪皇帝端起自己面前的茶碗,示意王致鸣不要拘束,先喝口茶。
“谢陛下赐茶!”王致鸣也端起茶碗,转过身来把茶碗举过眉头,向皇帝致意,放下后揭起碗盖,撇了撇茶水面上漂浮的茉莉花蕊,盖上碗盖、轻轻地掬了一小口后,把茶碗放在旁边的茶几上,抬起头来,微笑着望向皇帝。
王致鸣的身份在皇帝面前,最多就是一个秀才书生而已,虽然他在紫禁城外面的世界里,是搅得世界不得安宁,许多的人会因为他的一次招标,或者是一次论文发表,再或者是一个新产品的上市,被搅得寝食难安。
但是,在光绪皇帝这样“真正”的大佬眼里,他也就是一个会赚钱的中国人而已,最多是一个“很会赚钱”的商人罢了。
王致鸣现在是既说不上是臣民,更说不上是臣子,也不好说是个“洋人”。
所以,皇帝也就难得地有了这么一个,不需要那么多宫廷礼仪的机会,去与一个普通人打交道。
“瑞之,你这次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吧?有什么事就说吧,看朕是否能够帮帮你?”光绪对王致鸣的表现是极其满意,这是一种在他的一生中从未有过的,与平时面对大臣们时完全不相同的感觉。
“皇帝陛下,有个事情是关系到大清财赋的问题,外臣想向皇帝陛下求一个情。”王致鸣笑呵呵地、边说边对光绪眨眼睛,眼光也瞟向周围的太监。
聪明的光绪皇帝也闻弦歌而知雅意,但是对这种感觉和气氛,就是从未有过的了,他感到了一丝轻松。
“你们先退下,离颐年堂二十丈远,没有朕的传唤,不得靠近!”
光绪皇帝的皇家威严,第一次在王致鸣的面前表现出来,他也没有在意王致鸣所说的“外臣”二字,也更不会不理会这两个字的含义。
王致鸣之所以说自己是外臣,只是一个偷换概念的小计策,他也不过就是向光绪皇帝隐晦地表明:我现在不是大清的臣民。
另外一层意思就是告诉光绪皇帝,以现在大清国人的思想观念来说:我是一个洋人,请不要像对待大清子民样的来对待我,那是有麻烦的,就像上次的“盗版事件”一样。
※※※※※
分推最后一天,11月27日,
一日四更!12,555字!
12:00,18:00,20:00,22:00四个时段上传!
请大家多提意见!!
奥运精神:重在参与!
※※※※※
※※※※※
下周:新闻位期间,11-25至12-2日,
一日双更!六千字!
12:00,20:00两个时段上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