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二章 西北澳自治领(2/2)
两年内亨特河上修建的煤炭、干散货、谷物、集装箱专用码头,以及堆矿场、谷仓、货仓、箱场和铁路专线、卸载系统,也将陆续完工,投入使用。
届时,西北澳将使用猎人谷地区的煤炭发电和发展钢铁、冶金工业,纽卡斯尔将使用西澳的铁矿石尾矿建设钢铁厂、生产普通钢铁制品,使用北澳纽兰拜和昆州韦伯的铝土矿,生产金属铝锭和铝合金原料,利用当地煤矿洗煤灰、煤矸石发电、生产水泥。
至于运输的船舶,他已经设计了一批两万吨和三万吨的煤炭、精矿粉专用船,洛杉矶的造船厂也在进行第一艘的试制,这些船的特点是载重量大,装卸方便,航速较低,维护和运行费用也低。重型机械厂也在进行粉状物、颗粒物的管道运输、装卸设备的试生产,届时,纽卡斯尔港和西北澳的港口,将成为世界上第一批,直接采用管道运输、装卸的煤炭、谷物港口。
当然,在他彻底控制澳大利亚之前,纽卡斯尔只是一个简单的原料加工基地,出产的产品,将提供给西北澳和集团所属的地区或企业,生产出具有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
其次是制定一系列的法律,其中的关键是矿产资源归国家所有,政府将制定严格的矿产政策,以控制矿产资源的无序开采。第二位的是制定节约用水、水土好和动植物保护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制定严厉的奖励和惩罚政策。
第三件事情,是统计区域内的原住民数量,和他们的生活范围,政府将为他们划定集中的原住民保护区,制定民族平等的法律,以法律的形式来维护原住民的利益。政府机构中专门设立一个原住民管理机构——原住民管理事务局,负责管理境内的原住民,该机构的主要工作人员,将从各个部落的年轻人中间挑选、培训,主要负责人之一将任命一位有影响力的部落领袖担任,他负责审核政策对原住民是否适用,拥有对所有针对原住民政策的一票否决权。今后这个职务的任命,将形成一种惯例,以此来维护原住民的利益,争取原住民对新政府的信任和支持,抹黑原殖民地政府。
在这次三方的谈判中,德国人也是付出了一些代价的,主要是三个方面,一个是二十年内,每年接受乔丹爵士派遣的五十名留学生,进入柏林军校与德**校生一起学习,留学生的待遇与德国籍学员一样,王致鸣不再付出任何学习、生活、服装费用,算是德国人的一种经济补偿;德国对乔丹爵士派遣的其它留学生,也取消了专业、学校的限制,只是人数规定每年最多一百五十名。
另外一个,是在商贸和经济方面,双方将加强合作。
其中德国人迫切需要的硝石矿,将从王致鸣手上采购,一举解决了德**火生产的一个最大原料来源问题。德国人以开放化工、冶金、机械,以及精密光学器材和精密机械设备的采购渠道和取消限制,来回报王致鸣。
第三个,是德国政府将接受王致鸣派出的各种技术工人学徒培训,每年的名额是一千五百人,培训时间是两年,费用自理,合同时间是十五年。也就是说,王致鸣在十五年内,将派出不少于两万二千五百人的技术学徒,接受德国式的技术培训,当然,王致鸣不会派遣小年轻的学徒,他会派遣由一、两年工作经验的学徒工去接受德国人的培训。
这只是德国政府答应的技术学徒培训,其它的民间企业与欧洲投资签订的培训计划,是不包括在内的,实际上王致鸣每年可以向德国派出大约四千多人的技术培训队伍,这些人一年半或两年后回去,都将成为王致鸣系统的骨干技术工人,对他的工业化计划是一大助力。
目前王致鸣集团的技术人力的潜力,已经被基本上挖空了,他的生产规模和发展速度,已经到达发展的瓶颈,主要的原因是缺乏海量的中低级技术骨干和技术工人,目前能够从世界各国招募的各种技术工人,也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那些招募的人员,加上目前王致鸣那弱小的教育系统,所培养出来的基础技术人才,根本就赶不上他的发展速度。
因此,目前他也只能把精干的、可靠的技术工人队伍,集中到几个关键性的行业之中,维持其高端和基础技术产业的发展。虽然他也在各个企业之中,都开办了技术培训学校和技术夜校,但是现在中国人的现代科技文化素质、思想观念又的确是太差,虽然有激励政策,但也不是马上就能够提高起来的,毕竟教育是“百年树人”的,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因此,他必须借助其它的培训渠道,为他培训大量的基础的骨干技术工人队伍。
第一三二章西北澳自治领
第一三二章西北澳自治领,到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