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攻心之战(四)(2/2)
“嗯。你是如何测距的?”
“用目测和望远镜。”
“你的目测是不是这样的,人的两眼之间距离是零点三尺左右,人握住拳头,竖起大拇指,伸直手臂,将大拇指置于两眼中间的位置,使大拇指与两眼形成一个等腰三角形,这时大拇指到两眼中心的位置距离是一尺,因人而宜,头大的人臂必长……”看到孙瑞杰有些迷茫了,段鹏又开始加力了,“你的望远镜测距是不是,把每小格分划为五个单位,测距时对准目标某已知长度的物体,可依下列公式计算出距离……”
“大人,您是?”孙瑞杰开始惊讶了。
段鹏没有理他,开始了一番自言自语,只是,他是用英语说的,地道的英式英语。当然,如果能仔细听清的话,其实段鹏是在背诵新概念英语第四册。
渐渐的,孙瑞杰开始沉默了,严肃了,最后是痛哭流涕。段鹏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然后坐下,一直等他平静下来。
“大人,您刚才说的可是英咭利语?”孙瑞杰问道。
“是的。”
“大人,我已经整整八年没听到过这些语言了。”
“嗯。好的。说说你,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我是孙元化的侄儿,自小跟随叔父。崇祯五年,登州失陷,叔父蒙冤入狱,后……而我,被充军到了腾冲卫。已经八年了!大人!”
“明白了!孙瑞杰,你叔父是我大明朝的一个伟人!他将会载入历史史册的!你记住我说的这句话!”段鹏郑重的说道。
“谢大人!”
“不用叫我大人,你年龄比我长,大家都是兄弟。”段鹏似乎比较的客气。
“是。”
“好了,你休息会,稳定下情绪,等会带你去见其他的兄弟。”说完,段鹏走了出去。
帐营外,此时,已近黄昏,段兴在外守候多时了。段鹏冲着段兴点点头,俩人相视一笑……
晚上,众人饭后稍作歇息便立即再次聚集在那小帐内,继续中午的“神仙会”。只是,这次多了一个人。
“这位是。”段鹏清咳了两下,介绍道:“他是我大明朝顶尖的火器能手,孙瑞杰兄弟。比孔有德,耿仲明之流强甚万倍!”
“鹏哥,比你呢?”段天宇插话了。
“哪里,哪里。段大人下午所提到的那些东西,瑞杰几乎都不是很明白的。”经过八年压抑的孙瑞杰终于感到了些轻松。
段鹏摇了摇头,笑了。“陈,你脑子活,以后要多跟这位孙兄弟学学。”
“是,鹏哥。”
接下来,段鹏又向孙瑞杰介绍了他们这个小团队里的所有成员。
此时的段鹏才稍稍满意,他有很多的理论知识,但在这个年代却未必能用的上,原材料,工具等等技术均无法达到要求的。而这个孙瑞杰无疑是最好的桥梁了,他能够理解段鹏所说的一些东西,并结合现有的科技水准使之成为现实。
“好了。我们可以继续中午的议事了。前面我们曾谈到缅军正面城垣的问题,下午看了炮营后,我有种新的想法,现在提出来看看大家的意见。”段鹏调理了下思路,继续说道:“我们最前面冲击的是用一种木质的三角推车,上面可以覆盖些硬质的东西,里面则是我们的军士躲藏在里面,这样的车子不需要太多,目的只是用箭引燃城垣。而车的后面,则可以要今天来的这位孙瑞杰兄弟用“一窝蜂”来压制住缅军。瑞杰兄弟,这“一窝蜂”不是要埋在地下吗?你看能否像火炮一样,计算下埋设的位置再射。原则是,“一窝蜂”的第一轮攻击必须是缅军的城垣顶部,然后是逐步的向后推移,最后在城垣后钉死在一个区域内,形成间断性的箭雨,这样做的目的是,阻止住后面缅军的支援。你看是否可以做到。”说着,段鹏把头转向孙瑞杰。
“段大人,这个需要精确计算的,还需要彻底了解“一窝蜂”的情况。我担心会伤及前面我们自己的军士。”孙瑞杰似乎有些迟疑。
“这个你是需要考虑清楚,箭是要从我们军士头上飞过去的。“一窝蜂”你可以先测试两个,不能再多了,一共只有六十二具。”段鹏道。
“段大人,瑞杰只能先明天试验下“一窝蜂”,暂时不能答复你的。”孙瑞杰没有轻易的保证。
“这个自然。你明天试验后立刻把结果给统计出来。”
“是。”
“鹏哥,我有个问题。为什么我们不用虎蹲炮来轰击城垣?”马六提出了不同看法。
段鹏笑了笑,并未回答。
“这个我可以来解释。虎蹲炮有几个问题。第一,是射程问题,虎蹲炮属于一种小炮,打的不远;第二,它射的是小散弹,这样即使打在城垣上,力道也未必足;第三个问题是,射后,它向后的力量太大,在我们这个狭窄的区域内,恐会伤及我们自己的人。”段兴解释道。
“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