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火炮成型(2/2)
这期间,最令所有人都感到兴奋的是,杨明远所率的卫军器所分部众人员,经过连续的奋战多日,终于把段鹏要求的那种小火炮给定型了,这意味着关隘火炮从此将很快进入快车道的制造。
这种火炮重四百五十斤,可由一辆马车牵引,或四个强壮的军士抬行,炮身都安置在一个两轮的炮架上,可以拆卸和拖曳,有炮耳等装置,发射三斤重的实心弹丸,有效射程一百五十丈,这是段鹏专门为腾冲卫这种山区丛林地带所想出来的。不仅如此,段鹏还要求杨明远在以后每台炮的炮身上,要刻制下炮的不同初速度,这样方便炮手的计算。为了今后的长远考虑,段鹏还给杨明远提出了今后的思路,即造八斤和十一斤重的弹丸炮,弹丸越重,动能越大,射程自然也就要远些,这样方能全方位的覆盖一个很大的火力区出来,这种十一斤弹丸炮,应该可以打出有效射程二百七十丈的有效距离,段鹏这么以为。
不仅如此,段鹏还与孙瑞杰对未来的炮营装备物,也有新的想法,即炮刷,顶端包裹羊毛,蘸水后用来熄灭炮膛内残留的火星;干炮刷,洗干前面步骤留下的水分;涡状的钩子是用来清除炮膛内可能残余物;装填杆;点火棒等等。但对炮手训练这个大问题,段鹏可就甩手不干了,全交孙瑞杰负责。
关隘新开辟的区域,主要用于实弹训练的,像鸟铳营的军士,每周都会有一天是留给他们训练和总结的,而炮场的规模更大,这让不少人感到吃惊,因为这损耗不是一般的大了。平时练得多,战时少死人,这是段鹏的一贯说法。
对于托雷斯提出的解救一事,经段鹏召集了心腹们商议,包括召拔和恭猛都参加了,最后的结论是,救!但有条件的,顺带解救几百号人,越境行动,回来后还得吃住,不花大代价是不可能的,关隘的最低要求是五万斤硝和五万斤铜,货到齐后开始营救,这两样东西都是迫切需要而难以弄到的,而具体的谈判则交与贾方成和孙瑞杰负责。这场谈判经过了两天两夜后,方达成一致,贾方成把硝谈到了六万斤,铜五万五千斤,这谈生意的事,是贾方成的强项,之后连孙瑞杰都连声赞叹的。
谈判结束后,段鹏马上安排段伟诚,简坤民等人对威远营周围的地形,路况,包括营内的情况进行打探。救人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而且货物也需要一个时间来运送,但先期的了解是必然的。
段俊驰和段烨磊这俩兄弟的募兵情况,是七日后由段智渊差人送达的,后经段兴领队去施甸司甄选时才发现,他们整整募集了近两千五百人,有军屯子弟,也有其他的人,甚至还有流民,但更多的是山寨里的奴隶娃子,最后按段鹏的标准,段兴等人选了两千多一点的人并带回了铁壁关。在回来的路上,还碰上了钱文浩俩兄弟,据兄弟俩说,朝廷对他们的世袭,一直没有下来,故此听从了刀岩的建议,来投铁壁关,段兴业就把这俩人也捎了回来。段鹏履行了其早前的承诺,先把段俊驰和段烨磊提升为军官,再把他们的把总名字报到了腾冲指挥使司,经过段智渊在幕后的运作,二人的官衔这才得以确定下来,而千总的官衔就让段鹏有些无奈,只能答应先把二位的战功记下,待以后再去解决。
如此一来,铁壁关关隘的将士人数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整整五千一百人了,再度打散后的组成,带兵之人就成了首要的问题,经商议后,老的军官方式为“伍人为伍,二伍为什,三什为队,三队为哨,五哨为总。”现改为“十五人为伍,三十人为什,一百人为队,三百人为哨,一千五百人为总,均设副职。”人是多了,但每日的吃饭等等损耗已经是甚为庞大了。唯一宽慰点的是,王新社在回到铁壁关时,交给了段鹏一些银票,总计八万两银子,这是他叔叔王定义和刀岩作为支付多家兵士们饷银用的。
这种煎熬的日子一直持续了半年,直到孙挺的银矿开始出银才得到部分的缓解。其间,陇巴守备袁士辰曾来过一次铁壁关,被段鹏挡在了关外,理由是,关内有很多东西是锦衣卫的,他们不允许非锦衣卫人员进来,这一点,是段鹏经书信与杨倩儿协商好了的,杨倩儿也在杨镇宇那里死缠烂打,拿到批文了的;火炮,也经杨明远及卫军器所分部的众人员日夜轮作,制造了几十门的小炮和几门十一斤重的弹丸炮;托雷斯的货也悉数到齐了,他已经开始在关隘等待了;燧石鸟铳的运输也告一段落了,船只由最初的两艘发展到最后的五艘,而关隘铳的数量也在最后达到了近五千支,鸟铳营的军士基本上是人手两支的地步了。
最令段鹏揪心的是,陇川的情况在持续恶化中,从日益增多派遣而来的多氏人马就能感触的到,那边的脸皮也将撕破了。
好看的小说尽在,告诉您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