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饮马长江畔(7)(2/2)
不得不说萧智的猜测还是很准的,在广州城里负责指挥清军守城的还正是刘铭传,这位在原来的时空里在1896年的1月就应该逝世的老将,在这个时空里却还活的很健康,对萧智等人来说,这也不得不说是一个天大的玩笑了。广州城里的刘铭传现在也是一筹莫展,虽说现在暂时抵挡住了安南省军队的进攻,但是自己还是处于劣势,说实话,从心底里刘铭传就不愿意和安南省为敌,倒不是说他刘铭传惧怕安南的部队,他觉得安南省虽然现在造反了,但是错误不再安南省,而是在朝廷里。如果不是朝廷这般的巧取豪夺,企图杀戮萧智等这些功臣,想来现在的安南省也不会造反,刘铭传有时候也会扪心自问,如果自己是萧智等人,在被朝廷逼到这个份上的时候,自己也肯定会造反,只不过这些都只能自己在心里想想罢了。
城外炮声隆隆杀声震天,城内则是一片鸡飞狗跳,随着第四师和第五师的兵临城下,广州城里的人们也是一阵阵的惊慌,许多人趁着城门还没有完全封闭的时候,都急急的往乡下跑,在他们看来,这炮弹是不长眼的,谁知道那个回落在自己的头上,还是先躲到城外安全些,最起码晚上不用再提心吊胆了,还可以睡个安稳觉啊!在安南省军队攻破第三的防线时,刘铭传就知道广州城是守不住了,但是刘铭传又不愿意放弃,这一下子使他陷入了两难之中。刘铭传之所以还能出山,当初李鸿章可出了不少的力气,而李鸿章不但对刘铭传有知遇之恩,还是他的老上级,从刘铭传为官伊始就跟着李鸿章南征北讨,这次李鸿章对他可以说寄予了厚望,但是现在看来,刘铭传也是回天无力了,在自己打到广州后,朝廷就来了圣旨,让把在广州的一半火炮和弹药全部运往京师,这使得现在的广州城里防守的火炮严重不足,这也是直到现在刘铭传都不舍得使用火炮的原因――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刘永福的劝降信很快就到了刘铭传的手上,这位老将军内心里实在是很犹豫:打,根本没有取胜的可能,降,心里又觉得对不起朝廷,对不起李鸿章的信任和栽培。所以直到晚上,刘铭传的回信都没有写好,无奈之下,刘铭传只好向北伐军传了一个口信:希望可以让它在考虑考虑。刘永福也看出了这位老帅的犹豫,他清楚地知道,刘铭传以前和安南省的关系不错,在其主政台湾期间更是和安南省交往密切,而且刘铭传本人也很佩服安南省所取得的成就,在台湾期间也是大力的展新政,由此看来,刘铭传绝对不是那迂腐之人,如果工作做的好,也许可以和平解放广州也说不定?因此,刘永福又亲自给他写了一封长信,在这封信里,刘永福详细分析了双方现在的实力对比,指出“将军已无可用之兵,何必再为满洲皇家卖命”,刘永福还希望这位老将军切身的为广州城的百姓着想,“勿陷黎民与刀兵水火之中”。刘铭传在看了来信后,一时间感慨万千,终于下定决心降了。
其后的结果就简单多了,刘铭传利用手中兵权先逮捕了驻扎在广州城里的大小官员,然后将自己的决定通告了城中的守卫清军,广州城里的清军本来就不愿意和安南省的军队打仗,在得知了刘铭传的决定后都是一致拥护,这样在短短的一天之内,广州城的主人变成了安南,随同而来的还有负责防守广州的清军残部,共计3oooo余人,也一同向安南省投了降,广州城也以完整的姿态迎来了新的时代。
在整个广州战役中,由于清军的顽强抵抗,第四师和第五师的伤亡较大,其中第五师伤oo余人,阵亡9oo余人,第四师伤亡更大,仅阵亡的就有11oo余人,轻重伤人数约为3ooo人,这些伤亡绝大多数都是在攻克第三道防线时造成的,如果不算火炮的伤害,在两军的对射中,第四师和第五师并没有占多少便宜,由此可见广东清军的战斗力之强悍,是役,共歼灭清军15ooo余人,俘虏3oooo余人,广东巡抚以下大小官员共计o人无一漏网,可以说是大获全胜。要说唯一没有受伤的军队,就是作为预备队的安南省新编独立师了,这支部队从始至终都没有上场的机会,把这个师的战士们可是气的够呛,要不是刘永富压着,估计他们能闹到萧智那里去也说不定。不过,现在大家的心情都不错,现在打下了广州城,以后北上就要简单不少,至少,后勤补给基地是有了。
在经过一系列的仪式之后,第四师和第五师及独立实都开进广州城,对于刘铭传和他的手下,刘永福也没有任何的为难,根据萧智的命令,原来驻守广州的清军残部共3oooo余人也在其后被改编,一部约12ooo人被改编成了广州地方守备师仍归刘铭传统辖,而其余的精锐约18ooo人则被改编成北伐军先遣第一纵队,称了北上湖南江西等省先锋部队,在其后的也立下了许多的战功,尤其是在攻克武汉的战役中,第一纵队更是作为主力部队,第一个攻进武汉,占领了这座重镇。
广州解放以后,第四师和第五师夷秋风扫落叶之势,迅的扫清了粤北和粤东地区的残余势力,在占领韶关后其兵峰直逼湖南和江西,两省也陷入了一片恐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