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战前特训(1)(1/2)
在雪地与冰川地形的队队形与战术移动与一般的开阔地形并无二致,在行进与对敌应变上也是与开阔地形上的应对方式并无二致,周仁指导着百多名准特战队队员们如果在雪地上前进,并不时做出各种示范动作
但是,雪地与冰川上的作战,并不是只有敌人,还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危机,以及环境因素,例如在射击时的音爆很有可能引起雪崩,在使用高爆性能弹药时,建筑物与掩体的强度能否承受冰块与大量雪块的冲击力,同时掩体是否能有效保护人员的安全,这都是需要考虑的
另外,穿甲弹、高爆弹、烧夷弹等特种弹药能否于低温环境下发挥作用,雷管、引信、起爆剂、引爆器、无线遥控装置与接收装置是否会因低温被冰冻而失效,这些问题对于这些特战队员们来说完全是一门的课题
周仁其实也并没有在雪地进行过战斗,所以他一边在教导这些特战菜鸟,一边自己也在学习,他手中有一本马磊生给他的雪地作战手册,虽然他不知道马磊生是从哪里弄来的,但是这本手册的确非常有用
从这则手册中,周仁发现了不少需要了解的东西,以前他在丛林中掩体所使用的材料不外是泥土与树枝草叶,使用普通手榴弹就算无法完全破坏掩体,爆炸的热能所引发的火苗也极可能引燃掩体体的材料,从而逼出敌人
但在雪地,就算使用火焰,也不可能把冰块与雪块所堆积的掩体烧起来,高热溶化的水再冻结成冰所而强化了掩体,即使穿甲弹也无法保证能绝对有效的穿透,遑论一般的步枪或冲锋枪子弹了这是雪地作战的最为特别的地方,马磊生给的手册中把这种情况称之为是场地规则
雪地作战的另一个场地规则是为恼人的,因为那是无绝对的规则可循,那就是距离,由于低温与风的因素,在雪地的距离判断经常会产生误差,其情况与海市蜃楼类似,而此情况即使是使用光学辅助仪器或是雷射标定仪器也无法完全的克服,而一般士兵所必须面临的问题则是透过抢上觇孔所见到的目标与实际的弹着点往往有极大的差距
周仁开始觉得并不可信,于是他亲自试了一试他用自己一直使用的轻机枪射击两百米外的人形标靶,射完后走近一看,他惊讶的发现原本以腰部为目标的人形靶上面竟然没有一颗弹孔,弹孔全部不规则的四散在人形靶周围,目标与预计的弹着点有者相当大的差距与雪地作战手册上说的情况一模一样
雪地作战中,由于空气寒冷,密度与高温的弹着所产生的温差,会使弹头的体积与质量产生变化,而导致自旋不均匀,弹道自然受到影响,进而影响了实际的弹着与射程,同样的现象亦困扰着火炮前进管制支援与空投标定,这种现象使得在雪地进行作战的特战组在取得外部支援的可降到了最低,而使得绝对独立作战成为雪地作战的另一特色
“看到了没有,我们接下来就很有可能在雪地中进行作战,所以你们必须牢牢记得今天所学到的东西,而雪地作战手册我也会给你们一人发一本,你们抽空仔细,把里面的东西全部记在脑子里,明白了没有?”
猎猎寒风中,排成一排的一百多名准特战队员们纷纷大声喊道:“明白了”
接下来的一月时间里,周仁一直带着这些特战菜鸟进行雪地和冰川的训练,而这些菜鸟很快就适应了雪地的作战环境
而适应了环境之后,就到了演习战术的时候了雪地除了稀稀拉拉的树林外,通常是非常开阔的,所以平时在基习的那些开阔地形战术都适用于雪地作战
其中包括了正反三角方阵,这种队形战术是以三个火力扇面,将面向目标区的三个方向以两组的尖端夹住,而在进行攻击时转为口袋包围战术
而这种战术的人员分配方式则有许多种,最简单的配置方式是由两个火力组左右包夹,而尖兵斥堠与指挥组则合并为第三组,在第三面针对火网下逃脱的敌人进行清除确认的动作,但这种分配法由於第三组的火力过份薄弱,反而这些菜鸟很少采用
第二种选择是指挥官、通讯兵(或作战参谋士官)、一名尖兵斥候与配备重火力的火力组组员一名人混编为第三组,第二名尖兵斥候与其他两组火力组人员分组为第一与第二攻击组,每组四人,分占目标的左右两翼,此种配置方法特别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火力配置的问题,由于组多半只配备火箭弹发射器与40榴弹发器,三个火力扇面的火力考量需均等,若第三面无机枪支援,则是否需配备多一具榴弹发射器,或是只担任佯攻与观察的任务,都是需根据战场形势来做出决定的,这个时候考量的就是指挥官的指挥能力了
周仁对于训练很有一套,但是对于全面指挥方面他的能力还是略微有些欠缺的,在马磊生他们几人中,指挥能力最好的就是马磊生,接下来就是李红兵,而周仁与柳成则属于突击行动的那种指挥官
马磊生在周仁带这些准特战队员出来时,关照过周仁,让他多给这些准特战菜鸟一些指挥的机会,看看他们中间有没有适合指挥作战的人
在周仁宣布所有人分成两组,在雪地上进行模拟演习后,两组人很自然的就各自推选出一个领头的人
A组的组长是马国天,副组长是马国生,原来绰号土蛋,三狗的他们现在已经完全蜕去了年幼的青涩,在训练中逐渐展露出了他们的才华马国天平时非常喜欢看各种各样的侦探说,所以思维非常灵敏而且缜密,而马国生则喜欢看那些动作片,一拳一脚直来直去的,属于那种非常勇猛的类型,不过他勇猛归勇猛,但是并不是那种有勇无谋的人A组的队员大多都是马磊生和赵国强最早收养的那一批孩子,他们一起生活了两年,彼此之间的默契和感情都非常好了
B组的情况则有些不同,组成人员都比较复杂,有被赵国强他们收养的流浪孩子,还有西方军区推选过来的几名优秀士兵,有像冯家三兄弟这样的军方世家塞进来的人员,所以他们之间可谓是谁也不服谁
最后为了选出指挥官,三方各出三人进行比试,由于选的是指挥官,所以个人武力并不是主要的选择依据,指挥能力才是最关键的地方
这次比试的结果差点把周仁的下巴都惊掉了,因为最出彩的竟然是冯海震这个家伙,由于冯海震上过大学,接触的信息和世面也比较多,所以往往会出一些奇思怪想的主意
在B组指挥官的比试中,他以遥遥领先的成绩胜出了,所以最后冯海震竟然成为了B组的指挥官,副组长则是西方军区的一名优秀士兵,名叫肖明
马国天他们由于接受了比较长时间的特种部队训练,所以他们在战术上使用的正反三角的战术队形
而冯海震则显得比较另类,他并没有使用均等火力分组法,他突发奇想的根据地形与雪地作战的环境采用了其他的配置分组法
虽然接受特种作战的时间不长,但是冯海震也没有被特种作战的传统模式思维所限制,他首先看重的是火力的持续性与火力的分配他将十二人的特战队组成了3:3:6的人员配置
前两组人员中,都有一名步枪手,主要是当重武枪或榴弹发射器)在装弹或其他因素而无法射击时,步枪手在此时便可提供持续的火力,一来继续杀敌或压制的任务,二来也不致因此而使这个组因失去火力而反遭敌歼灭,而另一个主因则是组的整体性与欺骗敌人的作用
但是冯海震的这种火力配置与人员分配也并非绝对性,虽然制定了所谓的火力配置的标准,但是在演习中,他完全是根据实际情况来分配的,因此队形、火力、人员的配置,进攻的优先序列、方式、都非常灵活
当A、B两组进行演习时,马国天他们由于惯性思维,一直以为B组的人也会用相同的编组来进行战斗,但是没想到的是,当他们A组和B组交火后,情势完全不同
冯海震起先让各个组采用的是反三角的战术队形,但是一进入山坡或者丘陵时,他立刻让各个组改为了斜面搜索队形
斜面搜索队形在非平面的地形中是效果非常好的一种战术队形,对于战场情势的反应与组的指挥机动上,这种队形具备了完全的优势,因为它本身就是由数个完整的火力扇面所构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