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有苦难出口(2/2)
青盏闻声慌忙转头,便看到笑容温和的淳熙,这样平淡温和的样子,似乎昨晚的一切都没有生过一般。
“大哥……”她轻轻叫道。
淳熙笑着走进房内,在两个妹妹的中间坐了下来,青盏对他的担忧,不是看不出来,也隐约记得昨晚是青盏扶他睡下的。但是他现在清醒了,便不能再像昨晚醉酒的时候一样失态,一切再不如意,路,还是要走下去的。
粉烟因为兴奋并未察觉到淳熙哪里不对,只吩咐黛儿为他沏茶,然后便将今天上午慕容潜送东西的事情告诉他。
他一大早就去上朝了,这个时候才回来,所以并不知晓永亲王府送东西的事。
既然妹妹做出了决定,淳熙也不好阻拦,想要叮嘱一些话,不过现在还没到时候,便只好微笑着点点头。
“大哥怎么这么晚才回来?”握着晶莹剔透的温热瓷杯,青盏随口问道。
淳熙淡淡一笑,几乎有些应付似的说道:“翰林院还有许多事情要处理,便来的晚一些了。”
他做翰林院大学士有些日子了,可以算得上是尽忠尽责,努力把自己手头的事情做好。但是,总是有种郁郁不得志的感觉。他不像其他人一样,参加科考只是为了功名利禄,对于功名,他无所谓,至于利么――苏家从来不缺金钱。
他只是想通过科考来一展自己的抱负,做出一些利国利民的大事。可是,这么长时间以来,便一直被安排在翰林院,虽然位分不低,现在也有些升调,但所做的都是一些无关痛痒的事情,实在是心里不痛快。
其实,有些事情他一直瞒着他的九妹,怕她阻止,虽然她阻止也没有用,不能改变他意志的分毫。他已经慢慢向主战派靠拢。今天来得晚,也是因为去了左相吕怀简的府第。
另外一个原因,便是他心里难过,真的很难过,又不愿意将心底的痛苦说出来,所以有意无意地躲避青盏。
看他不想多说,当着八姐的面,青盏便也不再多问。不过,她隐隐约约有些担忧,总觉得大哥有什么事情在瞒着她。
饭菜备好了,有丫头来请三人去花厅用餐。
淳熙告诉她们,上元节皇家灯宴,皇上特意恩准朝堂臣子可以携家眷前往,问她们愿意不愿意去。
青盏这才恍然,为什么昨天皇上说那句在仲秋夜宴没见过她的话,原来皇家宴会是允许臣子携家眷的。
当二人都表态愿意随同前往,淳熙便挥挥衣袖先行离开了。不久后,青盏与粉烟也相告别离开。青盏并没有回去,而是去了昨天看到大哥的那个亭子。
淳熙果然在里面,此时,他已经换上了月牙白的便装,在这暮色降临的时候,也依然能够辨得清晰。他背对着亭子的入口处,静静地站立着,萧索的背影与面部的儒雅沉静很不相称。
她知道,大哥在勉强,她知道,大哥有心事。
慢慢走进亭子里,青盏一直深深地望着他的背影。与昨天不同的是,他此时是站着的,清醒的,安静的。但是,安静并不代表他不难过,只是意识清醒的时候,不能表达,更是有苦说不出。
慢慢走到里面,轻轻地站在旁边,青盏什么也不说,与他一齐望向遥远的天际。
太近,太关心,太在意了,已经劝不出口,所以,他难过,她便陪他一起难过。
“小妹……”许久,淳熙慢慢转过头来。
青盏静静地望着他,目光无比真诚:“大哥,你有什么心里话,不妨对盏儿说说。”
淳熙犹豫了许久,落寞地摇摇头:“算了,说了,也不能改变……”
既然不能改变,又何必说出来,让自己至亲的人与自己一起担忧呢。
此时,同样难过的绝不止淳熙一人。
靖边侯府内,曲曲折折的长廊之中,白衣盛雪的少年临湖而立。他的手中执了一管碧玉长笛,孤寂高旷的笛音便是由此传出,清冷的月光之下,依然能看得出盈盈绿色。
他的旁边站着一个耄耋老人,斑白的头胡须在夜色中格外的显眼。老者望了少年许久,方才慢慢开口,声音浓重浑厚:“图儿,爷爷知道你喜欢苏文穆的九孙女,让你娶韵宁公主委屈了你。要不,明天爷爷就进宫去见皇上,让他收回成命……”
白衣少年收了玉笛,微微闭上眼睛,心里已是难受的紧。那笑容恬淡的少女,似乎从初见起,便已经印在了他的心里。他没有回头,轻轻说道:“图儿已经接了圣旨,便是同意娶韵宁公主了,爷爷莫要再多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