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明山和尚(2/2)
徐惟学不知道沙雪真弓央向汪直嘀咕什么,只见汪直不住点头,看来借钱的事情有点谱了。沙雪真弓央对汪直如此这般吩咐一番,回头对徐惟学说声抱歉,一溜烟转入房中去了。
徐惟学还以为她走进内室去取银票,不料却听到汪直大声对他说:“老同学,不好意思,我们最近接到一桩大生意,手头也有些吃紧,无法腾挪余钱借你,恕罪!恕罪!”
事情怎么变成这样?这臭婆娘到底对汪直说了什么坏话?徐惟学非常郁闷。
汪直本来愿意借钱给徐惟学的,因为沙雪真弓央说徐惟学福气用尽,印堂黑,邪气直冲云宵,借钱给此人将会血本无归。沙雪真弓央自从汪直手中接过海盗公司营运以来,一向料事如神,猜人猜事从未失手。汪直对沙雪真弓央的话可谓言听计从,他听到沙雪真弓央这几句金玉良言,顿时改变主意,不打算借钱给徐惟学了。
“什么大生意?”徐惟学觉得汪直是在搪塞敷衍他,又急又气,根本不信汪直的话。
“我们确实最接到一桩九州大名的订单,一笔大生意,手头吃紧,没有余钱借给你。你真要借钱,且等一年半载,等我做完这桩生意再说。”汪直为了让徐惟学相信他说的是实话,特意打开仓库,让徐惟学验看他最近忙碌采购筹备的货物。
徐惟学睁大双眼看着汪直堆放在仓库里的布匹,气急败坏地向汪直质问道:“你…你…你…你这个混蛋,这些布从哪里来?”徐惟学从南塘唐伯康哪里采这些布匹,一匹匹验看明白并亲手做了编号,他一眼便认出汪直堆放在仓库里的布匹是他丢失的布。
汪直不知就里,难道他好意思说这些布是抢来的?如果他明白说这些布是从镇江唐家丝绸店抢来的,反而免除这误会。不料汪直撒谎道:“我买的,从南方一个商人手里买来的。”
“不会吧!这是我的布,怎么落在你手里?难怪你不肯借钱给我,原来是你在背后使坏捅我刀子,你这混蛋,人家做强盗,至于兔子不吃窝边草,你太狠了,吃到老同学身上了。”徐惟学气红了脸,几乎要跟汪直拼命。
“误会,你一定搞错了。”汪直也急了,想争辩几句,却不知从何说起。
徐惟学一心疑在汪直身上,认为这事是汪直干的。别说汪直不能解释清楚,就算汪直能解释清楚,他也不会听汪直的解释。
看着徐惟学脸红脖子粗,暴跳如雷,不听劝解。汪直也动气了,冷笑说:“你既然认为是老子干的,老子就认了,不解释了。老子一不怕别人冤枉,二不怕别人造谣生非。你有本事搞死我,没本事就自认晦气吧!”
报仇,十年不晚。徐惟学只能把眼一瞪,怒气冲冲抛袖离开镇江商会馆。
最可怜的事是一个人被人暗中算计了,连自己的仇人是谁也不知道,却把怨气泄在无辜的亲朋好友身上。
徐惟学只得赶回杭州虎跑寺,找他的侄子徐海商议如何缴销这件事,千求人万求人,不如求自家人,有困难时只有至亲的人才能在关键时刻伸出援手。徐惟学在日本九州做生时,与大隅某领主交情甚厚。大隅领主曾向徐惟学提出找个中土高僧到当地去普及佛法,宣扬功德,并许诺事成之后给予重酬。现在徐惟学山穷水绝,急着筹钱还债,寻思把徐海带到大隅,配合大隅领主劝民向善。于是他便兴冲冲来虎跑寺找徐海,看看徐海愿不愿意东渡日本传经布道。徐惟学并不知道他这一次拉上这个侄子出海,改变徐海的人生的命运轨迹运行方向,使徐海一举成为日后大名鼎鼎的倭寇脑。
徐海十四时随徽州风俗出外经商,亏了本没法还乡,跑到杭州虎跑寺为僧,法名普净,自号为“明山和尚”。由于他读过几年私塾,生得又机灵,把一篇《金刚经》背得滚瓜烂熟,俨然得道高僧模样。
始建于唐代的杭州虎跑寺有“一泉一寺三和尚”的说法,一泉指的是虎跑泉,一寺指的是虎跑寺,三和尚指的是创建虎跑寺的唐代性空大师、宋代的道济和尚济公和近代的弘一法师。
徐海虽在杭州虎跑寺出家,也不见得悟出六根清静之理,也被花花世界搅乱了心神,他当和尚,也想当主持。在杭州虎跑寺混,一辈子也就别想混成得道高僧。他听到徐惟学说日本大隅领主要请个高僧普及佛法,不禁怦然心动,跃跃欲试。于是跟随其叔叔徐惟学搭上东渡日本的倭船,抱着成为主持的梦想,扬帆驶向九州。
徐惟学带着自己侄子徐海赶到日本大隅。日本大隅领主,初见徐海,视同中华名僧,敬犹活佛,奖赠徐海无数金银珠宝。徐海所得的金银珠宝,都送他叔叔徐惟学修缮大船。富有生意头脑的徐惟学看到了侄子“奇货可居”,索性将徐海抵作人质,向大隅领主贷了五万银两作本钱。重操旧业,驰驱海上,往来大明滨海与日本九州之间,继续干走私贸易的勾当。
不料想,徐惟学的运气实在太差了,正如沙雪真弓央说他印堂黑,邪气直冲云宵,福气用尽,借钱给此人将会血本无归一样。他没久便在广东柘林被指挥黑孟阳所杀,日本债主当然要找徐海要债,怎么办?当和尚变不出银子,只有下海捞钱了,徐海几乎没作多少考虑,就伙同日本人辛五郎,以大隅、萨摩为根据地,养精蓄锐,组建了一支数万人的海盗集团,开始了烧杀抢掠的海盗生涯。作为嘉靖倭患的第二号倭寇领,徐海当年威风八面,他的最辉煌之举是纠合日本大隅岛、种子岛、萨摩、日向、和泉等地的倭贼,总计数万人,船千余艘,大举入寇明朝。连年出没于中国沿海地区,以大陆沿岸的柘林、乍浦为前进基地,频繁地袭击江苏、浙江的各州县和卫所。
嘉靖大倭患期间,明山和尚的大名响彻东南沿海。除汪直外,徐海为第二号海商集团领。他力强势盛时候,特别是汪直在日本期间,“雄踞海上,称为天差平海大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