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智胜群雄(下)(2/2)
海贼与官军的厮杀进行到伸手不见五指,方才稍歇。
王婆留趴在一条山沟中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杀了一天人,他也记不得自己砍了多少个官兵。他确确实实是砍累了,累得再也砍不动了。“丫的,官兵真多,怎样杀也杀不完呀!”自己这边人越来越少。这时,遥遥听见官军方向传来收兵锣声。王婆留暗自寻思道:“这一仗打不下去了,若是现在撤出烈表山也许来得及,明天恐怕跑不出去了。待到大明官军将虎蹲炮拉到断头谷口,到时谁也休想跑了。”
安东尼、柳生天原、小白成和门多郎次郎他们也聚集在一起商议撤退事宜,确定从断头谷后峭壁上面放置绳索,然后缓攀下海,能撤走多少人算多少人。断头谷后面的峭壁离海面有百余丈上下,一旦让官兵现他们在峭壁上攀爬,乱炮打来,海贼们恐怕逃不了多少人,只怕大部分摔个粉身碎骨,尸骨无存。安东尼他们都没有向王婆留询问,了解他的想法,这些人还没有把王婆留当成个人物。
今晚的作战任务就是:突围!突破明军的包围圈并寻找船只出海逃走。安东尼给王婆留他们下达作战指令,命令王婆留尽力配合友军,突破官军的包围。
在战争中,任何一个精明的统帅都有可能把自己的军队带进未知雷区,落入敌人精心设计的陷阱并不可怕,关键看统帅如何应对危局,抓住每个稍纵即逝的战机,扭转不利局面。
王婆留作为倭营中最下级的军官:小队长。手下只有五十个兵。如果不懂珍惜,随随便便瞎指挥,他手头掌握的有限资源,很快便会拼完,他也会转眼间成为一个光杆司令,又得重新开始,从底层干起,但这样的机会不会常有,玉皇大帝又不是你爹,他不见得一而再再而三给你翻身的机会。
怎样以最少的代阶,实现最大的利益?
拼命谁不会?身陷绝境的人那个不拼命求生?但拼命的方法总有些区别,关键时刻保持冷静,不至于盲从别人,逐波飘流。
现在倭寇全军被俞大猷的兵马包围,只有断头谷方向明军防守比较薄弱,一些倭寇从哪边撕开一个缺口,并开始向哪边突围。大部分倭寇都争先恐后向断头谷后面的峭壁冲去。
已经落入敌人的陷阱,再往敌人的口袋里钻进去,这简直是找死。王婆留隐隐约约觉察到这是一个阴谋,绝不能按照敌人思路进入敌人的圈套中,让敌人奸谋得售。
“我们向这边冲!”王婆留指着舟山烈港码头方向说。北面就是明军的中军,大明官军今天从这里抢滩登陆,主帅王忬的指挥所也设在哪里,布置重兵防守,往哪里冲不是找死吗?
北面看起来是如此危险,所有拥有正常智商的倭寇都觉得王婆留言行古怪,不可理喻。一条虫拒绝执行王婆留的命令,大吼道:“你疯了吗?哪里敌人最多,咱们几个人冲进去能干什么,让别人干掉我们?我不干。”
“你听我说,一些看似危险的地方其实是最安全的地方。正因为大家都认为明军的中路危险,大家都不断往断头谷方向凑将上去,官兵也不断抽出中路兵马重点增援、防堵断头谷。断头谷聚集的官兵多了,其他方位的官兵就会变少。想突围就冲击明军的中路,不向哪里冲,还向哪里冲?”王婆留艰难地跟一条虫摆道理,希望尽量说服一条虫。
一条虫听完王婆留的话,满腹狐疑,似信非信。
“咱们人少,你们替我拉几个兄弟来加盟。”众倭寇象扎堆羊群,潮水般往断头谷方向涌去,王婆留他们根本无法说服这些人,拉也拉不住。
“他们找死,由他们去吧!”王婆留对八十几个听命他的倭寇说,“我们的目标,就是明军的中路军,我们从这里突破出去。”
在激烈竞争的战场,智胜才是生存关键。个人武力值和部队人数多少在智谋面前微不足道,不是战争的必胜因素。
打败对手的策略,必须让对手无法预料的你的行动。王婆留对明军中路军起疯狂攻击的行为,无疑符合智谋出其不意制胜的策略。
俞大猷绝对没有预料到会有人对他的中路军起冲击,就象所有倭寇认为向明军的中路军起冲击是自取灭亡一样。俞大猷在战前布局时也算定倭寇不敢攻击他的中军营帐,他己把大部分精兵投放在两翼夹击倭寇。而他的兄弟部队,奉令前来助战的浙江游击邹继芳,也基本上把他手上两千士兵埋伏在断头谷前头,截断倭寇的去路。俞大猷认为只要倭寇大部队窜入断头谷,钻入他设计好的口袋,两翼的明军迅完成包围,一样可以困死倭寇,故他没有在中路军上投入重兵,他认为这样是分散部队的力量,浪费人力资源。
王婆留身先士卒,挥刀喝道:“兄弟们,跟我来,杀呀!两军相遇,勇者胜。”一骑绝尘,如一支不能回头的利箭,直插明军主帅王忬的指挥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