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无效建议(2/2)
胡宗宪道:“既然如此,王大人就遣他们各带一千人马分赴四明、仙姥和温州吧?某可带兵镇守宁波城。王大人只管率领本部五千人马,攻打贼营一座,实足有余了。不管攻打贼营是否成功,输赢亦不足为虑,只要与贼干耗下去,倭寇们迟早受不了,肯定败逃。”
王忬看见胡宗宪指手画脚在他面前调兵遣将,颇有几分喧宾夺主的模样,憋了一肚子气,面现不悦之色说道:“宁波、四明、仙姥和温州等四城尚在倭寇手中,不曾易手。我们夺此四城殊属不易,谈何坚守?况集中优势兵力打击弱小敌人是兵家优选,方今敌弱我强,我军岂能分兵击贼,自弱兵势,自毁斗志,向敌人示弱是什么意思呀?让朝中高士知道咱们所作所为,不但面子搁不住,只怕官职也保不住哩。徐生员书生意气,不懂事也就算了。胡大人以巡抚而兼军门,岂能荒唐至此?假如徐生员此番筹划若胜,当然是一件奇功;设或不胜,其罪归谁?”
胡宗宪闻言一惊,也觉得自己太过自以为是,听见一个好点子后就忘其所以,以致冲动失言失态也没发觉。胡宗宪发现自己不该说的话说多了后,讪讪向王忬陪罪道:“王大人,得罪,得罪。在下猛可听见徐生员的好计较,不知不觉间多言了,还以为自己成了主帅哩!呵呵!胜败乃兵家常事。以孔明之贤智,尚言成败利钝不能逆睹;胡宗宪何人,安敢保徐生员计划必成?王大人责备小弟狂悖,小弟请罪了。大家既为朝廷臣子,理应尽心报国,无分彼此,胜败并非人所能筹画也。宗宪奉旨巡察军情,参赞军机,就是向大人多提建议嘛,亦职分所应为。今与大人讲明:向大人建议则是在下份所当为之责,听与不听则在大人一念之间,小弟断不敢要求大人,一定采用在下的建议!”
王忬闻胡宗宪此言,亦禁不住面红耳赤,勉为其难应声道:“非我王某不想谨慎从事,按部就班建功立业。实在是上面催促出战的命令急如星火,他们指望我一战功成呢,我怎敢按兵不动,与倭寇对峙干耗下去?这是掉脑袋的大事,我不能擅自作主呀!必须尽快打一仗满足上意,慢稳求胜,虽赢无功;冒险成功,重重有奖。这意思你明白吗?兵贵神速,迟则机泄,诸将即日回到自己营内,整点人马,随时攻城。”又向俞大猷道:“你系抗倭老将,攻台州城少不了你,你不能外出守城。你留在我身边听候调遣吧,若咱们徼幸成功,功劳不会少你的。”俞大猷只能唯唯诺诺,没有一点自己的意见。
胡宗宪也向王忬请罪,对他急于求成,一意孤行速战的行为表示理解。上命难违,这事搁在谁身上都会有这种什么建议也听不进去的本能反应。
是日,众人从军部散出,胡宗宪与徐凤仪同行。路上,胡宗宪拍拍徐凤仪的肩头,不无遗憾地道:“徐世侄,你的计划堪称完美,几乎不费一兵一卒,甚至是兵不血刃而能建功,这样的妙计王大人不用,确实是………嗯,国家不幸,士兵不幸,老百姓不幸啊!王大人信心膨胀,以为兵多必胜,其实此战凶险,他亦心知肚明。上命难违呀,你不在官场,不懂这些混帐事。嗯,不说这些混帐事了。徐世侄,你好自为之吧!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此是至理名言,胡某也不得不遵循这个该死的游戏规律。”胡宗宪日后为了在其位,谋其政,不得不作出牺牲依附权臣严嵩,最后被自视为正人君子人的清流视为严党爪牙而付出沉重的代阶。
徐凤仪这才明白,先贤说什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鬼话,实实在在是误人子弟,害人不浅。当权者一句话,就让热血青年报国无门,甚至是可能因言获罪。徐凤仪空抱报国大志,在王忬营内一无所事,整日守着酒壶自斟自饮、嗟叹而已。他在王忬营内的影响力,甚至说不如坏事做绝的唐三。真是怪事每朝每代都有,明朝特别多。徐凤仪也不免哀叹:“奇哉怪也,怪也奇哉!”
金尼据住台州,随后又得了周围十几个县城。她也知道收买人心,开仓赈济,并恤被兵火之家,各县亦如此行事。所谓盗亦有道,金尼这个“道”可谓不得了。你试想一下,连被兵火毁坏的人家,一般只当是不可抗拒的天灾**,历朝历代的政府都不会多管这种闲事。她也要给这些被兵火波及的人家予以抚恤金,可称之为“仁”了,只有受过不公平待遇的尝尽人间疾苦的人才会有这种举动。试问历朝历代有几个声称为民仗义执言而起义的起义军能做到这一点?金尼这支假倭以及她所牵制的部分真假,几乎做到对民众秋毫无犯的地步。金尼名头在台州城及周围各县中越传越神,号为大慈大悲菩萨、神师。由于金尼的人缘极佳,追随者如云而至,群贼中虽然有人重男轻女,看不起这个身为女流的尼姑,也自觉无人可以替代金尼,不得不低头受她节制。凡攻城掠地,战守接应之策,都归这尼姑提调。
金尼久有取杭州之意,破杭州城之后就近杀向南塘镇,找唐伯康、唐三父子报仇雪恨。听得王忬大军兵临城下,只得料理迎敌。调动八营人马,枕戈待旦,蓄锐待敌,四五天不见官兵动静,金尼也越来越搞不清楚王忬葫芦里卖什么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