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九阴真经(2/2)
随后杨寒之剑法一变,又精微奥妙,剑式潇洒俊雅,好似每招每式专向敌人穴道上攻去。最后当杨寒之双手齐用,并且左右手使出不同的武功,黄裳更是想不到,一个人可以使出两种不同的武功,而且两种武功的内息运用也不相同,这种功夫真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
杨寒之便解释道这也是一位前辈高人所创,不过对于黄裳来说却是后辈了,创出这套双手互搏之术的人名叫周伯通,此人虽生性好玩,可天分极高,武功之强也是当时屈指可数的,没有人陪他玩时,他就自己一个人玩,左右手打架,久而久之,分心二用,创出了这套双手互搏之术。
其实这双手互搏之术却正是要人心有二用,即一神守内、一神游外,而研习之时也正是从“左手画方,右手画圆”开始。若要练成一人作二、左右分击的上乘武功,而内息运气也得左右分别、各不相涉才是,就是说呼吸也要左右分开,即左呼左吸、右呼右吸。
黄裳听到杨寒之的解说后就明白了这门功夫的独到之处,说道:“天下学武之人,双手不论挥拳使掌、抡刀动枪,不是攻敌,就是防身,但你这套双手互搏之术却互相攻防拆解,当真精妙,这样与人交战相当于两个人,嗯,不错,不错”。
当晚黄裳和杨寒之聊到很晚,黄裳现杨寒之不但是个武学奇才,而且对于武学的认识也很独到。如杨寒之认为门派只是一个名字,只有集百家之长才能真正的将武术扬光大,也就是说要海纳百川。
第二天,杨寒之便开始修习《九阴真经》,有些杨寒之已经练过了,如解学秘诀、闭气秘诀、易筋锻骨篇等,所以他只练习那些没有练过的,而黄裳也经常在旁指点他,为他讲解不明白的地方。黄裳在讲解中现自己真的找对人了,杨寒之不但一点就透,而且还能举一反三。
之后的几天里杨寒之又练成了‘摧心掌’‘大伏魔拳法’‘移魂**’,杨寒之现‘大伏魔拳法’是一套移实刚猛之气的拳法,而‘移魂**’是以心灵之力克敌制胜,迷神催眠的“慑心术”,要练这门武功需心中摒虑绝思,依着止观法门,由“制心止”而至“体真止”,宁神归一,全无半点杂念才可。
杨寒之练习‘九阴白骨爪’时总是不得要领,于是去请教黄裳,黄裳为其解释道说:“‘九阴白骨爪’的主旨要领在于‘五指劲,无坚不破,摧敌脑,如穿腐土’,练习时需运用养气归元等法门,如果练习不得法就会走火入魔,练习时一定要小心”。
杨寒之听后便按照师傅所讲主旨,练‘九阴白骨爪’之时,凝神运气,以十指在石壁上撕抓拉击,只见石壁出现了十个指洞,杨寒之看着石壁上的石洞,再看看自己的手指,安然无恙,心中想到:这‘九阴白骨爪’当真神奇,正如主旨中所说‘五指动,无坚不摧’。
杨寒之研习《九阴真经》的‘疗伤篇’时,黄裳说道:“学武之人初练粗浅功夫时,须知道怎样不受重伤,可是到了武功精深之时,就得懂得护身保命、解穴救伤、接骨疗毒诸般法门。须知强中更有强中手,任你武功盖世,也难保没失手的日子。所以这《九阴真经》中的‘疗伤篇’,讲的是若为高手以气功击伤,如何以气功调理真元,治疗内伤”。
杨寒之在黄裳的解说之中,除《九阴真经》的梵文部分外,其余都学成了,当黄裳知道这个消息时,屈指算来惊叹不已,只有短短一个多月,因为要练成《九阴真经》的全部需三年,就算杨寒之这样天资聪慧的至少也得一年,谁知杨寒之只用了短短一个多月。
其实黄裳不但读遍道藏,更精通内典,识得梵文。他怕自己找不传人就离开了人世,所以他就把自己的毕生武学写成一本书流于后世,但又怕此书落入心术不正之人手中,持之以横行天下,无人制他得住。而这本书最后一章是该书的总旨,但若将这章总旨毁去,总是心有不甘,于是改写为梵文。
黄裳知道杨寒之最后的总旨没有练成,于是就开始为杨寒之翻译成汉文,在为其一一解释,等到总旨全都翻译出来,黄裳也为其解释清楚了。原来《九阴真经》总旨中所载上乘内功可自通经脉,亦可使内伤痊愈,进而在恢复自身功力,使之曾强。
最后杨寒之便依照此法修习,但修习这等上乘内功最易受外邪所侵,盖因其时精力内聚,对外来侵害无丝毫抗御之力,是以修习时若不是有武功高强的师友在旁照料,便须躲于僻静所在,以免不测,所以黄裳便走出山洞,让杨寒之一人在里面修习。
杨寒之便按照《九阴真经》总旨中所载上乘内功修习,猛觉内息汹涌澎湃,顷刻间冲破了七八个窒滞之处,竟如一条大川般急流动起来,自丹田而至头顶,自头顶又至丹田,越流越快。只觉全身筋脉畅通无阻,任意来去。
接着杨寒之感到四肢百骸之中都是无可泄的力气,而且越来越盛,之后又感到全身肌肤如欲胀裂,内息不由自主的沿着全身经脉逆行转动,杨寒之由于懂得‘经脉逆行,穴道移位’之法,所以任其自由转动。
当内息在体内运行了七七四十九周天之后,杨寒之知道现在是关键时候,便按照经书中的‘导气归虚’的法门,将所有真气收入脏腑。《九阴真经》的内功法要,果是精妙绝伦,杨寒之一经照做,四外流窜的真气便即逐一收入脏腑。中国医书中称人体内部器官为“五脏六腑”,“脏”便是“藏”,“腑”便是“府”,原有聚集积蓄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