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军匠(2/2)
孙嬷嬷试了试。果然方便:“这却是怪事了。不用带子倒是好很多。走路都方便了。难为你想出来。”秋桑地脸色古怪起来:“不是我想地。是姑娘吩咐我做地。”孙嬷嬷惊奇地看着何苏沉。口里问道:“姑娘可是聪明了。怎么就想到这里?”
何苏沉暗道不好。我怎么说?说是穿惯了现代版地。觉得你这古代版地忒麻烦?这不白痴吗?!她支支吾吾一阵。好在孙嬷嬷也没怎么细问。兴致勃勃地就坐下让秋桑帮着做了好几双让小厮给何苏释送去。又给唐母房里送了。唐母也觉得方便。没过几天。府内上上下下都知道怎么改造袜子了。
还好这不是起眼地东西。大家不过夸夸小姑娘聪明。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心灵手巧会孝顺也就过了。只有何苏释休息日回家之后很是关切地问起妹妹是怎么想到地。弄得何苏沉编理由都编得一个头两个大。
还好二月初苏州城内生了一件大事。转移了他地目光。
苏州城外常年驻军。驻扎地是军匠。所谓军匠。即是从军队里抽出来。从事工匠职业地军人。他们负责地是具有保密性质地造船和造兵器。工钱本来是由户部直接拨。可前几个月管理这一支地总监大人父亲去世。他上奏回京服丧去了。留下刚调过来地黜置使暂代管理军队。
这黜置使名叫刘瑾善,与皇后有亲,父亲则是两代老臣,他靠荫蔽和裙带关系爬上来的,是出了名的孬种,早有意贪污,但之前待的礼部清水得不得了,好不容易调过来管理军匠,明明人生地不熟,但自恃靠山势大,将手伸向了士兵的饷银。
苏沉的大伯何子安是兼管者,同其他官员不知劝过多少回,硬话软话都说遍了,就连知府也私下明了告诉他这是军匠,皇上重视得紧,动不得。他以为诳他,眼红自己上来便身居要位,所以要挡了他财路,倒是贪得更厉害了。后来何子安说得重了,他恼羞成怒,索性打了他停职回家自己吃自己。
这样只三个月,士兵就弹压不住了,特别是又赶上春节,谁家不求个三钱二两的回家呢?于是纷纷停工要求饷,他一味采取高压政策,终于激起兵变,八千多士兵围着衙门要求饷。知府无奈,只得告诉他们饷银不由自己,要的话就去找你们长官,他们又跑去围了那刘瑾善的园子。
那人手伸得长,可胆子一点也无,吓得胆都寒了,好在有官员来疏散军匠,说缓两天自会给结果。他一见安全了,马上上书说军匠反了,围攻朝廷命官,兼管的官员何子安与苏州府衙各官明知实情却不上报,还贪污受贿,激起兵变,把责任统统推了出去,还要求朝廷调兵围剿。
苏州各府官员纷纷上书,自辩的自辩,述实的述实,乘机打击敌对的也有,攻击刘瑾善的也有,奏章雪花一样飘往京城。那八千士兵围着衙门要饷,又围着他的屋子,这事是城内人人都看见的,苏州城里虽然明面上有人维持秩序,但流言已传的千奇百怪。
袜子夏朝至西汉的时候是系带子的,但宋朝的时候是不是,还有待考证……我只能假定是了。至于会伸缩的绳子,因为我笨,完全找不到相关资料,就随便杜撰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