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谈孝宗朝的一些往事(1/2)
熟读《史记》的读者都知道这样两个血和泪的场景。场景再现一:公元前2o2年,西楚霸王项羽不敌汉高祖“四面楚歌”,最终自刎谢天下。场景再现二: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忍辱负重”,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过程和经历。现今,又出现这样一代君王,他吸取了楚霸王血的教训,结合了“卧薪尝胆、忍辱负重”的先进思想理念,并以亲身实践独创的“忍、忍、忍”内功秘笈,战胜新时代、新时期前进道路上的拦路虎――“四面楚歌”(外有杨太师、内有杨皇后、旁有太后、还有一个对手三王,四足鼎立的重重压抑包围)。在治国初一穷二白、一无是处的基础上,创造一片盛事大业,最终越人生价值,实现了“驾驭天下、为吾独尊”的崇高理想!他具有“十年磨一剑”的能力,再加上围绕他身边的那些“好心人”、“好事”,更是推波助澜、不遗余力地将他的人生达到最高境界:“高处不胜寒”!他,就是本文的主人公――xx朝,孝宗皇帝(实在是年代久远,查无实名。以下为了好记,提到时暂时简称为孝宗)。下面就几点来分析一下:
一、少年失意。
虽然人家孝宗占据成功的三大重要因素之一:“天时”,出身皇家、出生时间排第一(这也是他唯一的一个第一)的优势。但不要忘了,他们家兄弟众多:武艺精湛的六弟、才高八斗的八弟、貌似潘安宋玉的十四弟,与他们相比孝宗是才艺平平、相貌一般般,也不怎么讨人喜欢。当然这只是“失意”中的九牛一毛、沧海一粟而已,不值得长篇大论来阐述。
“在一个家庭中,父母的关注和喜好决定一个孩子的家庭地位”。少年孝宗人生最大的失意在于不但有个爱屋及乌的老爹(因爱宠妃周贵妃而宠爱其养子十四弟),还拥有和汉景帝老妈、雍正老妈一样爱幼不爱长的老娘,正所谓“爹不疼、娘不爱”。就连他刻意表现的一个优点――宽厚善良也被某些人说成是“懦弱、不像个爷们”。唉!他此时也只能在某个夜晚长叹:“我本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在被人遗忘的落里坐尽“冷板凳”,直至遇到他人生中的第一个贵人。
二、初遇“贵人”。
看人只是角度和观点的不同。在别人眼中的“缺点”,却成了杨太师衡量女婿的一个标准。想当初杨太师也像一个普通的父亲一样,没少为那个貌美如花、刁蛮任性的女儿杨艳头疼。俗话说;“女大不中留,留来留去终成仇”,杨家有女初长成,究竟花落谁家、鹿死谁手呢?杨老爹盘算来、盘算去,终于作出了人生中最正确、最稳赚不赔的决定:“选择对的,不选贵的”,要选就选好人“经济适用男”!
这里不得不提一点:杨太师一定深得吕不韦的真传,懂得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人和物,虽然没有如花美妾,但还有如花女儿呀!夫贵妻荣,娘家人也能跟着沾光不是?当然如果女婿肯听话,任其摆布,扶他做个“阿斗”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事实证明,人那?不能太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觉了。眼睛看到的那些未必都是真相。自以为劳苦功高、功不可没的话,也得“急流勇退、见好就收”才好。有了皇帝事业第一大功臣的美誉,提前离休在家,没事数数钞票、听听小曲、养花逗鸟、抱抱孙子这不也是人生的最大乐趣嘛!何必不该要的抓在手上、不该想的也敢去想去做。那三王躺在慈宁宫成了“植物人”,还不是警钟长鸣吗?
杨太师肯定没有学好《清史》,以为自己扶植起来的是“阿斗”,竟不知到雍正帝在做雍亲王时不也是“韬光养晦、大智若愚”的那副嘴脸吗?由此可见,他更不会认识“年羹尧、隆可多”这两个最好的前车之鉴。人家三王不管怎说还是亲兄弟不是?你算啥?要没有你女儿(这可真不是一个让人省心的女儿),人家认识你是老几?不提早全身而退,最后等待的就是“粉身碎骨、诛连九族”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