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1/2)
午饭过后,瑾嬷嬷略说两句起身告辞。唐氏四姐妹送过后就回到祖母王氏房内。
王氏正歇午觉,四人不敢吵闹,嘱咐丫鬟两句就各自回房了。独唐莞拉了九儿出来,一路往东,来到自己的闺房。
丫鬟漱雪、凝霜两个服侍着二人净了手,再递上茶。唐莞挥手让二人退下,拉着九儿笑道:“妹妹,当真没有读过女书?”
九儿红了脸,惭笑着点点头。
唐莞起身从书案上拿了几本书出来,递给九儿,笑道:“妹妹不必着急,不过就是这些。《女戒》、《内训》、《女论语》都还简洁,就是《女范捷录》略长些也无妨的,再有就是《女孝经》、《列女传》。我们女儿家的书总是浅显的。妹妹这么聪明,定能有所感悟了。”
九儿谢过唐莞,遂拿了书在案边细读。唐莞也不去闹她,只拿了针线在绣棚刺绣。一时屋里竟没了声音,漱雪、凝霜心中好奇,掀开帘子探头一看,不禁都笑了,自在外间守着不提。
约莫大半个时辰后,王氏房里的小丫头?哥儿来叫二人:“莞姑娘、九姑娘,老太太醒了,正找二位呢。”唐莞遂携了九儿,嘱咐凝霜拿了书卷,往王氏屋里去了。
唐蕴和唐莼早到了,正左右围着王氏在炕上说话。韩老姨娘正指挥着丫鬟们摆炕桌,布果子。
王氏见到唐莞、九儿进来,招手将二人唤至身前,道:“来来来,听祖母给你们讲讲宫里的故事。”
唐莞、九儿上炕挨着唐蕴、唐莼坐好。炕几上早有丫鬟摆好了时令水果、各种干果和茶点。王氏挥手道:“中意什么就拿来吃,你们吃的香甜,我看着有趣,讲起故事来才有精神。”
一句话说得众人都笑,四人分别拿了喜欢的食物,就连韩老姨娘也是抱着针线笸箩,斜斜的坐在王氏脚头的炕沿上,屋里的丫鬟们静静站着,齐齐望着王氏等故事。
王氏喝口茶,整了整背后的枕头,道:“讲我朝的后宫就不能不先说说先朝的后宫,在那个时候,后宫的宫女也好,妃嫔也好,甚至皇后都是出自民间的。先时皇帝清明,后宫崇尚节俭,宫女后妃遴选有度,还不显什么。但后来的皇帝就昏庸起来,朝堂内外一片混乱,后宫的人数就只增不减了,到先祖爷###的时节,单后宫就有宫女近万人。十几岁的小宫女有,几十岁的老宫女也有,可怜见的,有些不得志的连饭都吃不饱。据说每天都有饿死的宫女太监从宫门里偷偷往外拉。
听我的祖母说,她小的时候有次讹传朝廷命内官遴选入宫女子。可不得了了,全国上下女子但凡满十岁的,都忙着出嫁了,也不管什么贵贱、贫富、长幼、美丑了,拉来一个男子就急匆匆的把女儿给嫁出去。当时住在苏州,还有这么一个笑话:
说是杭州有一家富户,那段时间刚好雇了个锡匠在家做锡器。忽然有天夜里就风传内官到了,要选宫女。这家人还有个小姐没出阁,就着急了。因着宵禁,又不敢夜里出门挑人,忽然想起家里还有个锡匠,这富家主人就急急的把睡得云头昏脑的锡匠给揪起来,当夜就把女儿嫁给他了。”
众人听得精彩,不由得都失声惊呼起来。
王氏点点头,道:“这就是民间传的拉郎配了。有些人还把这些故事编进书里,说得更是活灵活现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