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聚兴诚银行(2/2)
“哦,你准备开什么厂啊,都有些什么机器?”旁边的杨志武看完信,插话问道。
“两位大哥都知道,作为战败国,德国现在通过出口最新的机器,来换取国内紧缺的各类物资,特别是农产品,我通过德国的朋友,定制了三套德国最先进的机器,包括面粉机、榨油机、打米机等。利用我国广阔的农业市场,生产的出的产品,一部分满足国内的要求,一部分出口德国。机器一共花费二十五万银元,其他的建筑钢材、洋灰、玻璃等一百三十万,一共计一百五十五万大洋整,我敢说,此厂建立后,不光是整个渝州,就是整个大西南,都没有比我机器更先进,设备更齐全,产品更丰富的了。”张泰面带骄傲的说道。(他没有说全国,谦虚了一下,因为在上海还有一个荣家兄弟,人家才是全国面粉业的老大,当然是在产量上的――十几家分厂,每天一千五百多吨产量,是有些牛x啊。)
啊!!!杨家二人惊呼一声,他们原以为张泰不过是小大小闹,最多搞几台日本机器,整点面粉、大米之类的东西,满足下一个小镇的需求罢了,哪里想到规模如此之大,张泰在机器、材料上的投资,都过了当年他们杨家出资成立的“聚兴诚”银行的资本了。
“张老板,那你到底想以什么为抵押,接待多少款项呢?”还是老大稳重点,杨志儒定了定神问道。
“我用德国最新的面粉机器为抵押,不多,二十万的机器,作价十万吧,我就借贷十万大洋,半年为期,怎么样?”张泰说道。
“兹事体大,张老板,你看这样行不行,我们找专业的人士,对你的机器先做预估,然后咱们再谈细节,你看怎么样?”杨志儒谨慎的说道。
“应该的,就按规矩办吧,呵呵”张泰探了探手,表示无所谓,他当然对自己的机器有信心,要不是看在民族资本的面上,自己完全可以找外资银行办理了。
“张老板,不知道你原料的来源有没有联系好啊,比如以后渝州、西南地区的销售有没有考虑啊?”旁边的杨志武说道。
“呵呵,本来这次到渝州城来,一是为了我那些机器的运输,再是解决银行的借贷问题,然后就是准备联系商家,一来解决以后稻谷、油仔、小麦等原料的来源,二来也把以后的销路理顺一下。”张泰心想,呵呵,上钩了吧,我不提出来,你也是闻着腥的猫,自己找上门来。好产品在这个时候的民国,可不愁卖处,哪像后世竞争那么激烈,产能严重过剩啊,现在可是卖方市场呢,做商人幸福啊。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啊,我们杨家不光经营银行,盐业、商品贸易都有经营的,这些农副产品,正是我们的强项嘛。”杨志武说道。
“那感情好,我不用到处跑了,一步到位了,呵呵”张泰也顺杆子往上爬的说道。
“好,中午,我做东,渝丰楼,咱们兄弟,边喝边聊。”杨志儒站起来说道,这么大笔的单子谈下来,不光自己的银行有一笔大单,二弟的公司也能赚一大笔啊,而且是长期合作,这里面的利润那可是哗哗的来啊,能不高兴,能不请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