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光华年少 一百零八 宇国陛下(2/2)
梁嘉楠坐在前面,想偷看天冬的脸色却不敢做马背转身这种高难度动作。但从感觉上来看,天冬似乎并没有生气,只是一心一意操纵着缰绳。
忙得一头大汗,把自己带回县里,自己却在紧要关头很没种地溜了回来,还找了一堆有的没的借口,这换了任何人,都要抓狂吧?何况是向来爱看他笑话地天冬,说不定,他正在想,难得今天好心帮自己一把,自己却这么不上道,这事简直可以做为一生的把柄。这么一想,梁嘉楠更加不安了。
“那个,谢谢你哈。你一番好意我很感激,但我真的不知道该对她们说什么好……毕竟她们吃苦时我什么也没做过,而今日子好了我却凑上去,实在太那个了一点。呃,当然说这话我也不是巴望着她们倒霉好去雪中送碳,只是……只是觉得这么去很不合适啊。啊,总之多谢你帮我,是我自己有问题,不懂得把握机会。”
说到后面,梁嘉楠只觉得越来越乱,自己也不知道在讲什么。
这种致谢法还真不是一般的乱七八糟,看来天冬是不会原谅自己了。
正不安间,忽然听到久久没有做声的天冬说话了:“我做我想做的,你做你想做地,你不欠我什么,也不用谢我。”
这话乍听来冷淡,细细一想,却让梁嘉楠笑眯了眼:“啊,许久不见。你还是这么别扭,说一声不用谢会死么?非要绕这么一圈,累不累啊?你——”
“那么,我很生气。”天冬冷冷说道。
“……”
接下来的时间,就在梁嘉楠地不断讨好与天冬的不假辞色中度过,直到两人感上大部队,坐回车中。梁嘉楠依然小心翼翼地竭力讨好天冬。
宇国。
听到外面传来轻巧的脚步声,姬扬握住信的手指猛然一紧。停顿片刻,将密信放入怀中。
“陛下,”进来的是一名略显单薄的少年,面色恭谦。他向姬扬行了一礼,道:“陛下,明大人已经到了。”
姬扬沉声道:“让她进来。”
“是。”少年刚要退出,却被姬扬叫住:“方镜明!”
“小人在。”他恭敬地应道。
姬扬注视着他有礼却略嫌冷淡的面容。犹豫一下,说道:“明大人过来后,你便一旁随侍吧。”
听到陛下地吩咐,方镜明眼中略过一抹异色,却仍旧执礼恭敬地答道:“是。”
不多会儿,一名年纪约在四十岁开外地女子,跟在方镜明身后走进来,向姬扬揖下身去:“参见陛下。”
姬扬从书案后起身。伸手向她虚扶一下:“免礼。明大人请坐。”
落座后,明伦看了一眼侍立一六地方镜明,欲言又止。注意到她的神情,姬扬道:“明大人但说无妨。”
“是。”也许是因为往常都是二人会面,今日却多了一个外人,又或者是心知所说地事太过重大。在朝中浸yin多年的明伦还未开口,额上已微微冒出了汗。“陛下吩咐的事情,臣已安排下去。那些粮……粮草都已准备妥当,陛下随时可以调用。”
“明大人辛苦了。”姬扬赞道,“难怪朝中上下都夸大人你打理财政十几年,国库便翻了两番,果然是操持有道。”
对于皇上的赞誉,明伦陪笑两声,并不见欢喜之色,反而有些勉强。蹰躇片刻。她终是问道:“去岁水患方平。今年刚开春,水位便一直升高。产粮的那几处地方。去年已是颗粒无收,今年只怕也……连驻京军队都被拔去修理河渠、管理灾民了,粮食更加吃紧。虽说前月幸好有华国皇帝同意我朝借粮之请,但是……陛下为何要留下这许多粮草,却不发往灾区呢?”
明伦一面说,一面偷偷打量姬扬地脸色,试图看出些什么,但姬扬不仅那业已长开显出明显轮廊的眉宇与其母一般英秀,连表情也是如出一辙,略嫌冷硬,令人看不出心民。
——虽然,他本人并不喜欢这种相似。
新帝登基已有三年,开始众臣子虽然表面上君臣之礼做得无懈可击,但无论是谁,都没有将这位男帝放在心上。毕竟,依例来说,设立男帝为为保持皇家血脉的纯正,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行为。男帝纵使登基,一切权力仍旧掌握在辅政的大臣身上。新皇所能行使的权力,不过限于他所居住的宫宇之中罢了,至多再批写无干紧要的奏折。
但姬扬却是个例外。首先是辅国大臣——她地母亲姬云飞,力排众议,坚持让姬扬参与议政、并将一些小事交与他处理。听说私下里还每日布置课业,抽空教导姬扬治国之策。
一开始,其他臣子对她的举动很是不以为然,虽然也有人说这是姬云飞为独揽大权而玩的手段,但这股议论声很快就消失了。姬云飞在朝中的威信与权势已无人能及,而且私下还有她们母子不和的传闻。这么说来,姬云飞所为,到底是为着什么呢?
没有人能猜得到她的用意。人们所看到地,是日趋成熟、行事越来越滴水不漏的皇上。
随着陆续几件处理得极漂亮的大事,已有不少臣子觉得,可惜皇上错身为男子。但却有少数人说,无论女子还是男子,只要手段超群,足够服众、能够好好治理天下便可。
明伦便是后者的一员。有时想想,她亦觉得讶异。因为甚至在半年前,她连想都没往这方面想过。然而现在,她却可以为了新皇去做任何事。
待明伦将疑问说完,顿了一顿,见姬扬没有回答的意思,便连忙加上一句:“臣知陛下必有深意,是臣糊涂了。”
“明大人若是糊涂,这天下还真没几个清醒人了。”姬扬淡淡说着,语气也辨不出是赞是讥。
明伦于是将头垂得更低,心道陛下真是越来越厉害了,恩威并重也学了个十足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