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光华年少 一六三 回家(1/2)
一六三回家
朝堂之上。
太子道:“李大人提议甚好,诸位大人可还有话说?”
随着她目光所及之处,众人像往常一般纷纷低下头去。但又与平日有些不同:若换了以前,她们定已异口同声说道“臣无他议”。今日,却只是低下了头,又用眼角余光,悄悄去看朝堂中的另一位殿下。
显是注意到了她们的目光,太子亦向那人看去,声音温雅不变:“皇姐可有什么话要说?”
刚才李大人的奏疏,是在为几名临时调配的官员请求定任。说她们口碑甚佳、忠厚可靠等等。这原本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她所求的职位,之前却是本属于姜承昶嫡系亲信的。自她出使后被太子借故撤换下。如今正主回来,依她的脾气,多半是要与太子争驰的……
正当众人手心都暗捏了一把汗,准备看好戏时,却听姜承昶平平说道:“孤久不在国中,诸事生疏。全凭太子殿下做主便是。”
此言即出,百官莫不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大殿下太过反常了吧?以前可是……
大约是见如今太子殿下势头正旺,主动退让了吧。
可是也不至到这个地步吧,这次保的人里,可是有两个实缺呢。大殿下怎么舍得?
别是以退为进吧。
…………
众人的低语传到姜承昶耳中,犹如风过石镜。分毫不动。
太子亦是意外。她本以做好了与姜承昶你来我往,唇枪舌剑地准备,却没料到对方竟是这样冷淡的反应。
顿了一顿,太子含笑道:“皇姐即如此说,便是赞成了?”她边说边留意姜承昶的神色,“那么,事情便照李大人说的去办。”
姜承昶袖手立于一旁。一声不出,竟是默认了。
太子由是愈加奇怪。
不单是她。连姜承昶身边的人亦是大惑不解。纪雨笙打听到此事后,自己不敢去问,便转告了姐姐。而当纪允然试探着向姜承昶提起时,得到的却只一句“我自有主张”。
而后接连几日,朝堂上不管太子一派如何如何咄咄逼人,姜承昶皆是隐忍退让。为此不少大皇女一派的官员开始沉不住气,纷纷探听姜承昶地口风。也不知姜承昶都对她们说了些什么,之后这些原本还会抗争一二的官员,也同姜承昶一般闭口当起锯嘴葫芦。
面对这样可称诡异地情形,太子一脉许多官员觉得,定然是姜承昶感于日前太子出手相助的义举,又见大势已去,心灰意冷之下自动退让。但也有人觉得,姜承昶只是暂时隐忍。暗中正畜势待发。
孰是孰非,谁也没争出个所以然来。偏偏太子虽然心有疑惑,却不表露出来,面上看去还是一派云淡风清,似是什么也没发生过。于是,事情更显得扑朔迷离起来。
正在皇都局势平静而诡谲的当口。梁府接到家人快马报信,说少爷还有半日便要到家了。
“胡闹!谁让他这个时候到皇都来了!”梁无射捏着信,口里说的虽是斥责的话,却一点儿也没有应有的恼怒。
莫之问早看穿了她的口是心非:“好啦!都到家门口来了,还能把他再赶回去不成?快收起你那棺材脸,回头要把儿子吓着了我定要找你算帐。”说着,便奔去打点张罗,将明明早已备下地菜单和收拾好的房间又各看了一遍。
梁无射看着难得风风火火的莫无射,无奈地摇摇头,向一旁的梁修竹道:“其实来了也好。不过还得你看着他点儿。别再出什么乱子。”
却半晌没有得到梁修竹的回答。梁无射疑惑地转头,正对上她神思不属的模样。
“修竹?”持重的女儿极少有这般走神的时候。是怎么了?
“啊!”回过神地梁修竹只觉脸上微微发烫,忙掩饰地说道,“听到弟弟回来,一时便走了神。母亲刚才说什么事?”
梁嘉楠回来的事是早就传信过来、阖府皆知的,怎么会到这时才“惊喜”得走神呢?梁无射淡淡道:“也没什么,不过是要你多看着他些。”她并不打算深究。女儿已经二十一岁了,有些长辈所不知的心事,不算奇怪。
“母亲放心。”
退出梁无射的书房,走回自己的屋子,梁修竹紧绷地神经才松脱下来,如同虚脱一般,重重坐在椅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