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磨墨(2/2)
话音未落,帘子被人掀开,一位少年翩翩走了进来。
抬眼望去,谢氏心里一惊,有些明了堂弟的矛盾之意了。
眼前这年轻人确实优秀,不说出身和才华,就以这相貌和气质,就是女婿的上上之选。这样的人才,都被婉拒了,难怪他觉得对不住妙儿了。
有个念头,在谢氏脑中一闪而过。来不及细想,面前的少年已经拜倒请发了。谢氏忙让旁边的人扶起了他。
“果然名不虚传”谢氏让尺牍取出见面礼送给他,又转过头来,对长公主和汪夫人赞道,“在老家时,就听我那明信侄儿,常提起您家的嵘曦公子,说是从小就才名远播,这回又得了个头名。今日一见,果然像是文曲星下凡,谪仙一般的人物……”
“小孩子家家,她二伯母快别拿这话宠坏了他……”长公主眼底眉梢,洋溢着喜气。
又提起钟澄来:“去年的秋闱,也得亏了他姨父平日的指导。江南的才子多如过江之鲫,等下次会试时,他就知道这点小聪明,不够人家瞧的了……”
听了这话,汪夫人脸上的得意之色,也渐渐敛了去。
想着婆婆这句话,心里觉得深以为然。
就拿眼前这位钟谢氏来说,她的夫君十六岁就中了进士,妹婿钟澄中探花时也才二十。旭儿想在下月的会试中,榜上有名,恐怕得还要多下苦功夫。
她们大人在一旁你来我往地相互恭维着,汪峭旭却被案桌上的画作吸引住了。
“这是妙表妹你作的?”他不禁问了出声,语气满是诧异。
“画得不好,让表哥见笑了”案桌旁的妙如见状,福了一礼。
汪峭旭吃惊地望着她,眼里尽是不信:“表妹的画风何时变的?我记得,你以前擅长画工笔的?”
“那个……”妙如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才好,突然灵光一闪,接道,“画着画着,觉得脸上的细节,还可以再逼真一些,就在工具作了些改造……”
长公主望着他俩,笑呵呵地对一旁的谢氏道,“旭儿从小就学画,跟着他爹爹,还有抱石老人学过一些年头。”
又转过脸去,对孙子吩咐道:“你赶紧当场作一幅来,让她二伯母指点指点。她可是南溪先生的得意弟子,点拨你两招,够你自己瞎琢磨多少年的。”
汪峭旭走到外间,让守在那里的丫鬟,回屋去取来自己的画具。回到内室后,又对着站在一旁的妙如说道:“表妹能帮哥哥磨一下墨吗?”
妙如见他要作画,把案上的东西都收拾开了,准备搬到一边去。听到他当众提的要求,只得收了脚步,点头应承下来。
纸笔画具取来后,妙如帮他把宣纸铺了一张在案上,又把几样画具颜料一一摆开,让丫鬟取来清水,帮着磨起墨来。
汪峭旭低着头,沉思了一会儿,随后埋头下笔。
头次亲眼见他现场做画,作为同好之人,妙如不禁有些好奇。在一旁凝神静气地观看。在他每画完一处,要换颜色时,妙如好似能感应到似地,及时地递上醮好颜色的画笔递上。
两人配合得行云流水,天衣无缝。此情此景,看到长公主眼里,眸子深处的笑意更浓了。
汪夫人在一旁瞧着,心里也是若有所动。
妙儿性子沉稳,家学渊源,婆婆又喜欢她。若是旭儿真娶了她,倒也不吃亏。
之前就听说,这外甥女自从善画的名声传开后,经常出入高门大户,为各家封君诰命画像。她又有个探花郎的父亲,眼前的素安居士,颇为喜欢她,还曾带在身边学过一年。再加上她是忠肃公的嫡亲孙女。
将来旭儿在官场,她倒能当个贤内助。起码打开人脉是没问题的,妹婿在官场中的人脉,还在江南仕子中的同窗同年,怕是有不少。都可以转给他将来的女婿,还有钟谢氏在江南的隐形人脉。
或许,到现今这种局面,这是旭儿最好的选择了。这次过年请春酒,她能明显感受到,以往相交的世家勋贵,鲜少有把女儿带上门来的。怕是都顾忌她父亲杨景基的案子,若定为谋逆,怕是没人敢来跟她结亲了。
看来杨家的败落,对她家的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儿子的亲事了。
她正想着,汪峭旭已完成了一幅海棠春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