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266章 整体战略(2/2)
“啊?”刘备又吃了一惊,“你这是。直杀敌军心脏……妙计啊、妙计!”阎柔道:“哥哥,下次别这样突然大叫行吗?”旁边公孙续则插言问道:“阎司马,襄平有兵四万,我军能顺利攻下来么?”
公孙续这一问,刘备才想起事情的严重性。还是五万打四万。而且,还是拖不起时间。时间一长,又是前后夹攻、腹背受敌。故此,刘备叹了一口气。
阎柔道:“哥哥也不用叹气。公孙度的四万兵,跟他两个儿子的四万兵,那是大不相同的。好打得很哪。”刘备道:“哦,有什么分别呢?”
……
阎柔道:“其实,要说单个人的作战能力,也都差不多的。甚至可以说,公孙度本人那边的士兵还更强一些。公孙度在崛起的时候,打过不少仗。直到半年之前,还打了玄菟和乐浪。可以说,公孙度那边的士兵,都是能征惯战的士兵。而他两个儿子的士兵,里面的俘虏就多了。”
刘备问:“既然如此,那怎么公孙度那边还要好打一些呢?”
阎柔道:“是因为将领。不是我说公孙度那边的将领不行,而是公孙度自己就这么挑的。凡是会打仗、能打仗的将领,就都在两个儿子那儿。公孙度留下的呢,就是些没主意的、听话的将领。不仅如此,公孙度还下达了严格的命令,军营里面,稍微大一点的事情,都必须由公孙度本人亲自下令。时间一长,就算是有点主意的将领,最终也会变成没有主意。”
刘备又问:“那兄弟觉得,我军战胜公孙度那四万人之后,占损如何?”
阎柔道:“刚才严将军算过,如果我军面对的是公孙度的两个儿子,五万对四万,最后我军变成三万。但是对公孙度本人就不同了。不仅战斗的过程会大大的缩短,而且战损一定不大。兄弟我就按照不太乐观的估计,算我军损兵一万吧。然后我军能补充到两万俘虏。人数将变成六万。其效果,当远胜于对阵那两个儿子。”
田楷则道:“但是我军迟早都会面对那两个儿子呀。阎司马认为。我军能够赶在那两个儿子救援襄平之前,就战胜那四万士兵吗?”
“不错,在公孙康、公孙恭回师之前,我军定能拿下襄平。”阎柔道。田楷又问:“那,整编俘虏的时间恐怕是没有的吧?”
阎柔道:“整编俘虏,只是一种笼统的说法。实际上,得到那些俘虏的时间肯定是有的。但是呢,要把那些俘虏变成我们自己的士兵,形成差不多的战斗力,那些的时间,是肯定没有的。”
田楷道:“照阎司马刚才的分析,最后的情况是,我军有兵六万,但其中两万是俘虏兵,是不能上阵的。于是,我军以四万对阵公孙康和公孙恭的四万。似乎还是没有什么取胜的把握嘛。”
……
阎柔暂时没有回答,就这么沉默着。停了一会儿,见众人均没有说话。阎柔就道:“公孙将军想到什么没有呢?”公孙续一怔,道:“没有。”刘备见了,笑道:“莫非我军又要逃?”
阎柔也笑了。不过,笑过之后,阎柔却道:“哥哥所言极是。我军正是要逃。”
刘备大吃一惊。这是第三次大吃一惊了。刘备嘴一张,刚想“啊”一声,立即就发觉了。硬生生忍了回去。道:“这次我干脆不问了。兄弟的心思,实非我等所及。干脆就不要谦虚了。竹筒倒豆子,全部说出来吧。”
阎柔道:“哥哥言重了。兄弟并没有超过常人的想法。兄弟的想法,就是从常人中得来的。田别驾应该能够从兄弟的言谈举止中察觉得到,兄弟没有读过什么书。既然没有读那么多的书,想法是由何而来的呢?真的是从众人而来。诸位先说一,兄弟再举一翻三。如果没有诸位的引导,兄弟我就是糊不上墙的烂泥一团。”
刘备道:“少废话,还不快快讲来,我军要怎么逃,逃到哪儿去?”
阎柔道:“好,兄弟这就说。这里,自然也跟前面一样,有个比较。如果不逃,四万对四万,另外两万俘虏不能上战场,就算能胜,也必然是惨胜。那样的后果,是很难接受的。如果我军逃走,又会发生什么事呢?
“对于公孙康、公孙恭来说,我军若是不逃,大敌当前,定然并肩携手,共同对敌。有句话叫做‘兄弟同心,其利断金’。他二人定然配合默契。更因为父亲新亡,同仇敌忾,又有些像‘哀兵必胜’里面的哀兵。一般地说来,我军若是不逃,并不只是没有取胜的把握,而是多半会全军覆没的。
“但是,我军逃了。这就不同了。公孙度死了,公孙康、公孙恭当然会伤心。然而,辽东由谁做主的问题立即就摆到了桌子的上面。公孙康是长子,按理说,应该由公孙康继续公孙度的位置。但是公孙恭会甘心吗?不会。他兄弟二人,相互间一向龌龊,都瞧不起对方。因而,我军一逃,那公孙康、公孙恭自己就会跟自己人打起来。
“因此,我军也就不挑什么地方了。只要能尽快离开襄平就行。我军将逃到草原大漠上去。当然,我军会留下一些细作,探听公孙康、公孙恭的情况。等他二人打得差不多了,我军再度回师,采摘胜利的果实。到那个时候,他兄弟二人的四万人马,能剩下两万就不错了。
“兄弟我说完了。哥,你觉得怎么样?”
刘备听了,呆了一会儿,才道:“太好了、太好了。适才我还说兄弟妙计。看来这妙计二字根本就不足以形容兄弟的智慧。应该说神计,对,鬼神莫测之计。兄弟效力于我军,实乃百姓之幸、苍生之福啊。”
阎柔道:“哥哥就别糊弄兄弟了。兄弟这副骨架,共有几斤几两,兄弟我自己还能不知道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