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刘弘的雅好(2/2)
“会稽郡丞刘佑,刘佐助,见过孙司马。”
“剡县县尉贾威,贾公彦,暂代会稽郡尉一职,见过孙司马。”
孙坚听完这不伦不类的回答之后,顿时雾水满头:这剡县的这两位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啊,尤其是那刘弘,介绍之时竟还在那郡丞之前;而且更古怪的是,代郡守一职的竟然不是郡丞,而是这位莫名其妙的剡县县长。
但轮不到孙坚多想,刘弘便又接着开口道:“孙司马,且让公彦替你将部曲于城中安置下来,吾等去府中详谈可好?”
孙坚略微迟疑了一下,便对刘弘行了一礼:“那文台就谢过刘公美意了。”接着又对贾威做了一揖,以表谢意,其后便随刘弘、刘佑二人去了郡府。
来到郡府之中,三人脱去鞋履,于室中安坐好后,孙坚一看刘弘坐于上首,郡丞刘佑坐于左手次座,自己则坐于右手陪座,这般格局,使他心中疑窦复生。
“文台。”
“哦~”孙坚清醒过来,看向刘弘,执手问道:“刘公,不知唤文台何事?”
刘弘笑着道:“吾观汝方才神思在外,可是有心事?”
“这……”
“但说无妨。”
孙坚一听,顿时有些蠢蠢欲动,他本是一个直性、藏不住心事的人,再加又想到擢拔自己为代军司马的臧旻,便索性一横心,将心中疑惑略作修饰之后一一道来。
刘弘听完哈哈大笑数声,然后道:“男儿大丈夫,就该如此直爽嘛,怎能如小儿女一般,扭捏不言呢?不过此事说起来倒有些离奇。”
接着刘弘便将他和贾威的经历从头言起,坚守剡县,袭营斩贼,骗取城门,兵分两路,等这些一一言毕,已是一刻钟之后的事了。
而等刘弘刚刚讲完,孙坚便再也按捺不住心中激动兴奋的情绪,拍案而起,慷慨言道:“大丈夫当如是而已!”说罢,又冲刘弘行了一礼,只是这一礼,较先前不知真诚了多少。
刘弘笑着站起,行至孙坚身旁,将其安抚坐下,然后转身回到首座坐下,并说道:“文台所行之事,吾亦有耳闻矣。”
“吾?”孙坚右手一指胸膛,脸色似惊似喜,“刘公亦知孙坚矣?”
“哈哈哈。”刘弘仰起头大笑了数声,然后道:“文台,莫不是以为吾在欺你吗?汝也太小看自己了。吾自幽州涿郡来剡县上任,刚至扬州,便闻黎庶有艳羡吴郡之语,我一问方知这扬州数郡水盗横行,截断商旅,百姓多受其苦,然近年,有一少年先一人手刃震泽水贼匪首胡玉,之后又被臧太守擢代为军司马一职,专司剿贼之事,功绩卓绝,吴郡因此得享太平。”
孙坚听完这一席话,既是喜悦,又有些不好意思,忙拱手道:“刘公谬赞也。”
刘弘摇摇头道:“怎是谬赞,既有其德,受人之誉,理所当然。不过,吾有一逆耳之言,却是想与文台说说。”
“请刘公直言。”
“今社稷不安,国家罹难,文台乃少年英才,往后必作大用,是以今日那倚仗武力乔扮斥候的弄险之行,日后还是少为吧。岂不闻‘夫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自为祸。’
吾所忧惧者,非文台一人之死生,而是恐国家失之贤良,天子复去一肱骨也!”
在刘弘说完这番话后,孙坚神情变得肃穆无比,他缓缓地向刘弘一拜,声音极是庄重:“小子坚,谨受教!”
“好!”刘弘大叫一声好后,站起身对孙坚道:“文台,汝且在此等待,吾去去就来。”
说罢,便穿上鞋履,出了堂室,孙坚见此,看向对面的刘佑,问道:“刘郡丞,刘公这是要去干何?”
刘佑笑了笑,他自是知道答案的,但他却不说,只是给孙坚做了一个含糊其辞的提示:“文台勿忧,此乃刘公之雅好也。”
孙坚便只好按住心中的疑问,静心等待。好在刘弘所言不虚,只等了半刻钟,他便复返堂室,脱去鞋履,径直来到孙坚跟前,将手中所持之物递去。
孙坚接过一看,是一卷竹简,他抬起头看向刘弘,有些疑惑地问道:“刘公……这是?”
刘弘笑道:“此为吾亲手注释的一卷《春秋》,特赠与文台。多读书,以古事为鉴,当是有所裨益的。”